香港中學生聯盟
林正文
區選結束,受七一效應影響,投票率創下歷史新高,民主派取得可觀的勝利。對此,我們當然感到十分鼓舞。一方面是因為感受到香港人對社會的參與度大大增加了,另一方面是見到民主力量的勝利──我們向民主普選又再踏前多一大步了。可是,在如斯興奮之餘,亦禁不住產生了憂慮。
民主派人士對民主自由的追求,例如在要求普選、反對就第二十三條立法等事宜上,實在作出了不少努力。但對於民生問題、地區服務方面,民主派往往被批評為「多喊口號、少做實事」。誠然,以區議員而言,不搞蛇宴、不辦旅行團不要緊;為自由民主公權等理念努力、奮鬥也是必要,但作為區議員,是否也該明白到,實實在在的為所屬地區幹點實事也是其主要職責?就觀察所得,有很多民主派議員確實是務實地為地區服務的。但不可否認的是,社區裏的確有一些打着民主旗號的人士,在當選後完全不知為本區做過些甚麼,甚或在地區內完全找不到其蹤影。
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得到正視,再加上親中派人士常常標榜自己的務實、批評民主派只喊口號的言論,到最後必然引發嚴重後果。
以上情況繼續發展下去,最終會令人感到香港政壇只剩下兩種人:一是高舉政治理念而不幹實事的人,另一種是只為地區搞食團搞旅行而不理民主發展的人。在政壇內沒有一些讓市民安心滿意的選擇,輕則使市民在下次選舉中不是本着「選賢與能」而是「二惡取其輕」的心態投票,重則使市民對整個政治制度失去信心,轉而透過其他途徑爭取自己的利益和宣洩不滿。其結果可大可小,而且至少比民主派獲得大勝前的情況糟糕。
正如上星期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所說,從政者不應「好大喜功、弄虛作假」,而應「勤政為民、踏實苦幹」。堅守政治理念與勤政實幹本來就應是一個理想從政者的特質。如果民主派人士於追求民主、捍衞自由的同時,還做到「保皇黨」用以自詡的「實幹、務實」,則不但民主派將無敵於選戰之中,香港也就真的充滿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