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北京專電】中國銀監會日前表示,將選擇一、兩家國有銀行作為改革試點的前哨。專責不良資產及風險管理的中國銀行常務董事兼副行長張燕玲昨日表示,過去3年該行「已把家底搞清楚」,中行有多少不良貸款、資產分類等都點算清楚,「可以很快把不良資產除掉」。
目前中行單靠本身能力,透過四種清收不良貸款的方式,每年已可處理500億元人民幣的壞帳,張燕玲出席Euronorey中國金融市場研討會記者會時強調:「非常希望政府給予我們作試點的機會」截至10月底,按五類貸款分級計,中行的不良貸款比率為17.98%,較去年底降幅為4.39個百分點。
她指出,經過最近數年實行良好企業管治下,該行的不良貸款比率每年都可下降約5個百分點,所公布的數據也是「實事求是,沒有多餘水份」。
被問及早前有言論指出,除非政府注資幫助,否則中行無法自行清理壞帳。張燕玲回應說,若政府給予幫助,對該行的發展固然非常好,由於過去國家沒有設立政策性銀行,所有政策性、國際外資的貸款都是經中行轉辦,儘管該行以不劃死降低不良貸款比率的指標,惟過去3年已做了大量清理工作。
目前該行正透過四類途徑:(一)現金清收;(二)打包處理;(三)按揭資產債務化;(四)核銷呆壞帳,靠本身能力,每年已處理了500億人民幣壞帳。
她透露,上月份中行已將一批壞帳出售予中標的花旗銀行,另一批以資訊科技系統生產線及廠房作抵押品的壞帳,亦已與聯想集團簽訂出售協議,還有數宗在談判中,所以她不認同穆迪評級機構指「四大國有銀行處理壞帳遲緩」的說法。
雖然每年需要沖清金額不菲的呆壞帳,但她指出,中行的稅後盈利近年都有增長,由2000年至2002年,分別為119億、109億及128億元人民幣,今年首10月經營情況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