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江胡的較勁,一位熟悉中國內部政情的人士,最近告訴了筆者兩件事,可供讀者參考。
一是有關周正毅事件。據悉中紀委調查周案結果,發現周案與中央常委中的上海幫有關連。這報告到了胡錦濤手上,他將調查報告交了給中央常委中的曾慶紅、黃菊過目,並指定由黃菊去處理周案。這實際上是對中常委的上海幫一個警示,既要他們衡情處理,又給他們在承擔責任與為自己留有餘地之間,有一個迴旋空間。胡這一手,成功地把江派勢力收攏到自己旗下。
另一件事是今年十六屆三中全會,因江澤民不是中央委員,胡錦濤於是提議請軍委主席江澤民列席中委會,並將提議交由中央委員會全會表決。誰料中委投票時,多數人反對江列席,在這種情形下,為尊重表決結果,江只好灰頭土臉地被排除在三中全會之外。投票結果等於把江擯出權力核心。
這兩件事說明胡錦濤手段高明,沉潛內蘊非等閒之輩。十六大之後,他執掌權力,任總書記及國家主席,但同時他也看到了江澤民的布局:一方面繼續擔任中央軍委主席,要藉這個太上皇之位,仿效鄧小平的垂簾聽政,另方面則在中央常委中安排自己的親信佔大多數,從而指望透過自己親信控制中常會。
胡錦濤沉着應戰,他尊重體制,表面上對江澤民百般維護,既推動把江的「三個代表」納入憲法,也在每一件重大事務上都徵詢江的意見。沙士之役,江與眾親信躲到上海避疫,胡溫則站在前線抗炎。沙士之後,中共元老宋平等人去信中央,懇請江澤民讓出軍委主席之位,江順勢請辭,胡錦濤則反對江辭任,予以挽留。江在胡的挽留下沒有堅持辭職,這在中共高幹中造成了江有戀棧之意的印象。
另方面,胡錦濤也看到在中共高幹當中,江澤民實際上不可能做到鄧小平第二,他沒有鄧在中共長期革命工作中的纍纍政績,特別是鄧多次抵住逆流堅持正確路線所形成的無人能及的威望。鄧不需要安排自己的親信,而自然在高幹中形成足夠的擁鄧派。鄧即使不擔任軍委主席,他仍是太上皇。江如何能與他比?再加上江的海派與好表演的作風,更不為中共政治人物所認同。
因此,胡兩三下手勢,就輕易把江派人馬收攏,也使江在中委會中無立足之地。這以後,胡仍然每一件事都請江出頭,包括讓江會晤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等人。江也很高興地以為多些露面對自己有好處。殊不知他愈多露面,愈在中共幹部中有更多不利的耳語。胡以退為進,愈在表面尊重江,則愈使江的聲望不堪。在江胡較勁中,胡實際上已節節勝利。江想藉台灣問題再介入權力核心,看來也未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