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頸梗膊痛、手腕痠痛及麻痹,可說是經常使用電腦人士常見的通病。有人不予理會,有人隨意服用一些止痛藥了事,卻不知道掉以輕心的後果──會令病情有機會惡化到喪失工作能力。勞工處的醫生表示,長期使用電腦除會引致手部筋膜發炎外,原來使用中文輸入法,較英文輸入法更容易令到大拇指發炎;而筆記簿型電腦(Notebook)又比桌面電腦造成的危害性更大。 記者:譚暉
市民如果到勞工處的職業健康診所,就手腕腱鞘炎類的病徵求診,可能需要回答醫生提出一條看似不相干的「奇怪」問題:平時用電腦打文件,多數是打中文字抑或英文字?
勞工處職業健康主任醫生溫遠光接受訪問時說,僱員出現手部筋膜勞損或腱鞘炎,多數是長期又重複地進行某個動作所致。根據這個原理,在使用中文輸入法時,因為較英文輸入需要更頻密地使用大拇指點擊鍵盤上的「空白」鍵(SpaceBar),因而令雙手大拇指的筋膜,更容易損傷而出現發炎症狀;而醫生要問得具體,才能了解痛症成因。
他又說,經常用食指點擊滑鼠的人,食指筋膜受傷機會也大增;同樣道理,工作以輸入數字為主的人士,要快速按下數字鍵,右手手腕一樣容易受傷。
此外,筆記簿型電腦雖然輕巧方便,但它對健康的危害比傳統的桌面電腦更大。溫遠光解釋,筆記簿型電腦的顯示屏連接着鍵盤,體積又細小,擺放位置若要遷就雙手平放按鍵的高度,使用者就要低頭才能看清楚屏幕,於是長期拉緊頸部肌肉,頸梗膊痛事小,筋膜發炎事大。「Notebook唔係設計畀人長時間使用嘅!」
一旦手腕筋膜發炎惡化成為腱鞘炎,先不說患者或需花錢花時間接受物理治療,影響日常生活才是最不值。溫遠光勸喻市民,別誤以為手痛只是「小小意思」,必須提高警覺:「當你開始覺得手部肌肉痛、有時會麻痹、自己又愈嚟愈容易攰,就係時候做吓改善。」
他並稱說,改善行動包括留意自己有否坐姿不正,要立即糾正;工作一段時間後,作適當休息,例如離開座位,走動一下,增加血液循環。還有,不妨做一些舒展筋骨小運動,如轉動雙肩、將頭部向前後左右擺動、高舉並拉直雙手、或盡量張開十隻手指等。
此外,根據勞工處的數字顯示,今年首十個月共接獲二十四宗呈報的腱鞘炎職業病個案,去年全年則有三十五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