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早已在九七年前全部由選舉產生,特首董建華重新加入一百○二名由他委任的議員,理由是要尋求「平衡」和確保有某些界別的代表和專業專才。經過十一月二十三日的激烈選情,相信市民大眾更難接受這個顯然不公平的制度繼續存在。
為甚麼有些人要付出重大代價去競選,另一些人卻能安然坐直升機?假如不選而任是因為他們高人一等、少了他們不行,豈非等於說選民選出的代表反而被視作二等議員、特首委任比民主選舉更重要?選舉只是勞民傷財的一場戲?
「議會需要專業及各界人士參與」,作為鼓勵更多人參選的理由,無可厚非,但作為加入委任議席的藉口卻是荒謬之極。
無論立法會或區議會都不應倚靠有專業背景的議員提供所需的專業意見,而是應由議會的專家顧問提供:需要法律意見,議會有法律顧問;需要醫學、工程、經濟等等專業意見,可以就有關問題聘請專家顧問提供專業意見。以往立法會專責委員會調查新機場事件,就聘請過電腦專家、航道專家;行政管理委員會為籌劃興建新立法會大樓,就聘請過專業建築師為顧問;例子不勝枚舉。如果需要了解各行各業的業界意見,正當方法是邀請代表業界的團體發表意見,或出席參加討論。若政府的目標是令搜查的意見更加全面,大可除了參考區議會意見之外,同時徵詢及考慮其他機構和團體的意見。保留委任議席的理由根本難以服眾,惟今之計,唯一選擇就是今次每區不委任多過一人,同時馬上着手修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