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曲棍球起源

冰上曲棍球起源

冰上曲棍球運動起源於約一百五十年前的加拿大,當時加拿大金斯頓流行一種冰上遊戲;參加者腳上綁着冰刀,手持曲棍,在冰封的湖面上追逐打擊用圓木片製成的圓球,用兩根豎立的木杆作為球門,把球擊進球門,參加人數不限。這就是現代冰球運動的前身。
到一八五八年,冰曲已風靡整個加拿大,並快速傳入歐洲。一八七五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維多利亞冰場,舉行了第一次正式的冰球賽事。一八七九年加拿大兩位教授,共同制訂了類似現代冰球的比賽規則。一九一二年加拿大國家冰球協會首創了六人上場比賽的打法,並被國際定為標準比賽法,而一九二四年成冬季奧運會項目。

冰球知多啲
冰球比賽的目標是射門得分,以入球多者為勝,而賽事用的冰球由黑色硬橡膠製成,厚二點五四厘米,直徑七點六二厘米,重量不少於一百五十六克,而冰球棍是用木質或鋁塑等材料所造。
由於比賽在高速中進行,故球員之間經常有身體接觸及碰撞性,故隊員需穿戴冰球運動專用鞋、護具、手套及頭盔面罩等保護裝備作賽。

邊度有得學
位於西九龍中心的「飛龍溜冰學校」,除了定期舉辦幼兒溜冰基礎及基礎班外,還有冰上曲棍球基礎班,而課程包括冰球及裝備介紹、前溜及後溜、左右轉向、停止及左右交叉腳滑行;經過基礎訓練後,便能參加學習冰球技術,如球例、控球、傳接球及射門等個人技巧,繼而個人攻守技巧及整體攻守策略等。另外,該校於本月二十六日舉辦聖誕親子溜冰樂,收費一百八十元。

Bettina:「只要穿齊所需的安全裝備,打波時就沒有太大危險性。」

從基礎訓練學起,到掌握足夠技術後便可學習冰球,然後可自由組隊參加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