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在美國帶動下明顯加速,持續向好的數據或調查報告,經濟增長幅度、企業盈利等均已從股市表現中反映出來,此所以全球股市走勢多是大漲小回,亞洲看看日經和港股,再瞧瞧冉冉上升的歐洲股市和美國股市,便知精明的投資者根本不會被甚麼貿易戰、利率見底、甚至恐襲等不利傳言打亂陣腳,主題仍是往好方面炒。故此本欄多建議趁低吸納,並奉勸忠實讀者切莫胡亂相信甚麼熊(市)二(期)、熊三等說法,trendisfriend,就算熊啥,若果逆市而行,甚麼位沽空,不輸死也一額汗,幹嗎不選擇因預期經濟好轉趁低「撈」貨,而要硬找藉口「叻唔切」去捉熊腳?
本周有大量足以反映歐美經濟活動逐漸增強的數據發表,執筆時未知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的11月份製造業指數是否能達致市場預期的58(上次是57點),倘如是則表示製造業環節持續復甦。歐洲方面有德國和歐元區1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相信數字會比對上一次為佳,前者預期升1點至52.2,後者則預料升1.1點至52.4,看看又能否如願。
至於本周稍後,周三有美國、歐元區和德法英等分別公布11月份服務業指數,周四有美國截至11月29日止一周新申領失業援助人數,以及周五的失業率和非農業職位等,這些都是反映經濟狀況和足以影響股市走勢的重要數據,尤其是11月份非農業職位,如果一如滙豐倫敦研究部估計般增加200,000個職位,則譏笑美國這次是「失業性復甦」之士又將面紅耳赤矣!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