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時代,中國發行了不少具濃厚政治味道的海報,見證着一個歷史時代的景象。由於當時內地仍然封閉,研究中國的人士對這個時期的資料深感興趣,並形成了一個獨特市場。位於中環士丹利街的神州圖書文玩公司(店名神州舊書文玩)於66年成立,以此為賣點,為喜歡舊書、古玩、海報等懷舊物件的人士提供貨品。
神州圖書經理歐陽文利表示,他原在舊書店工作,由於看到市場有需求,遂興起創業念頭,初期售賣自清朝光緒至66年間出版的舊書,到80年代再增加貨種,售賣文革海報和懷舊物品。他表示,現時以文革海報最暢銷,懷舊古玩銷情也不錯。
該書店的文革及懷舊海報約有1萬張,售價180至3500元,當年只售2角的舊海報,現已升值千倍。至於古玩文物有1萬件,平均售價約為2000元以下。店內藏書量龐大,達10萬冊,線裝書都有出售,售價100至數千元不等。
由於大部份屬斷版貨品,搜尋新貨源是該行面對最大的困難之一。以神州圖書為例,3成是靠歐陽文利積聚收藏;5成是回購一些已故客戶(後人把遺物出售)或移民的舊貨;1成半是行家之間炒賣;餘下5%由內地客轉售。當中也有少量複製品,原因是一些非專業的收藏家,不介意購買廉宜的複製品,而他也會事先聲明。
另一困難是這類冷門生意的市場正在收縮,每年生意額倒退15%至20%。他指出66年和回歸的97年為業務高峯期,當時多了外國買家搜購;但現時港人工作緊張,更少人有閒情,翻閱舊書海報,他正打算將店舖遷上閣樓,減低舖租開支,同時有意拓展網上商貿,打開新海外買家客源。
現時神州圖書主要做熟客生意,約有50至60熟客,有些關係長達20年,佔整體生意額25%;新玩家佔60%;旅客佔10%,自由行也帶來一批內地新客戶,約佔5%。至於收入分布,該公司三分二收入來自畫報及文玩,其餘三分一來自書籍。
談及如何招攬客戶,他表示,主要靠口碑,間中接受傳媒訪問,以及一些海外學者的文章介紹。
全港提供類似貨品的店舖只有5至6間,他指出,以中文舊書藏書量計算,該店規模之大,在全港算數一數二。此外,該店又為客人搜羅所需貨品,提供貼身服務,例如最近有來自西藏的旅客,託他找古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