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銀行外資股權可佔兩成

內地銀行外資股權可佔兩成

【本報訊】中國銀監會進一步放寬外資參股內地銀行的股權上限,冀借助外商投資促進商業銀行改革。該會主席劉明康表示,單一外國投資者在內地銀行的持股上限,由15%增至20%,是「三贏方案」(即客戶、內地銀行及外資銀行俱受惠)。

東亞銀行(023)主席李國寶對銀監會放寬入股限制表示歡迎。他指出,該銀行計劃在內地開設更多分行。滙豐銀行總經理柯清輝說,新措施對外資及內地銀行雙方發展均有利;渣打銀行董事王冬勝認為,股權上限提高會增加入股內地銀行的吸引力。

香港銀行界表示歡迎
劉明康在內地舉行的記者會上稱,按《外商投資法》及《外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規定,外資金融機構可擁有1%至100%的內地銀行股權,但銀行的地位會出現轉變,當持股比例超過25%時,該內地銀行就會變成中外合資銀行,若到達100%時則成為外商獨資銀行,屆時經營範圍及服務對象便與中資銀行不同,換言之,不能再享受國民待遇。
銀監會又決定,外國銀行分行的營運資金,最高檔次的要求(即提供外資行容許的全線服務)從6億元人民幣降至5億元人民幣。
劉明康又提及截至今年10月底,外資銀行在華設立了191間機構,資產總額達47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9.7%,佔中國銀行業資產總額的1.4%;外資銀行貸款餘額已超過200億美元,其中外滙貸款餘額為164億美元,佔銀行業全部外滙貸款的13%。

蘊釀向內地銀行輸血
另外,有關4大國有銀行是否透過發債或參股方式獲得注資,劉明康只表示,國有商業銀行會按不同形式,補充資本金及處理不良資產,至9月底4行的不良貸款餘額達2萬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比率為22%。內地媒體引述財政部消息指出,當局將於明年開始為內地銀行進行第3次「輸血」行動(首兩次注資在98及99年),金額達1000億元人民幣,財政部及人行正研究細節,原則上是注資、改制及上市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