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剛剛對台灣立法院通過國親兩黨版本的公投法舒一口氣,而且頗沾沾自喜於中共威脅用武已經收效,孰料阿扁即揚言會利用公投法賦予總統的權力,在明年三月二十日總統選舉日,進行「防禦性公投」。
所謂「防禦性公投」是指台灣遭到外力威脅危及主權的時候,總統可以發動包括變更國號在內的議題的公投。由於過去一段時間,中共一再威脅對台灣的台獨發展會採取「極端手段」,因此阿扁認為「外力威脅」已是「現在進行式」,可以進行防禦性公投了。而提出可改變國號、領土的公投法版本的民進黨立委蔡同榮表示,舉辦反對或支持「一國兩制」的公投,是其中一個選項。
中共將如何回應阿扁這個動作呢?如果繼續用武力恫嚇,那就使阿扁聲稱「外力威脅」已迫在眉睫,非進行公投不可,更加振振有詞;若真的動武,那麼衡量當前國際形勢、中國經濟形勢及對外睦鄰關係,根本不可能,甚至「有所動作」都會損害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關係。
對於過去一段時間,中共不斷升高激烈言論,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說,「表面上是中共當局與陳水扁對抗,實則是配合陳水扁的演出,也就是明助陳水扁」。
中共對台工作的智囊及組織,不可能估計不到激烈言論的反效果,而他們過去作這種愚蠢表現的原因,實同中共內部形勢與權力爭逐有關。所謂「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中共雖把台灣視為「一國」範圍之內,但事實上中共權力不及於台灣,故台灣仍是中共的涉外事務,而且是最重要的,牽連中美關係以及中國的國際關係的涉外事務。
甚麼是影響中國涉外事務的內政的主流呢?發展經濟,創造及維持和平環境,是中國內政主流之一,因此發動戰爭,即使美其名是「中國內政」,也絕不利於發展經濟的總趨勢;但另一內政主流,是中共政權能夠長期合法存在的人民意識形態的基礎,那就是中國的民族主義,也就是說,中共順應內政中發展經濟的趨勢,固然不宜對台採取任何軍事威嚇行動,但中共為了維持政權的合法性,又不得不尋求人民的民族主義情緒的支持,至少不能違反人民的這種情緒。
人民的民族主義情緒,集中體現在中共的軍隊中。「保衞祖國」既以維護祖國的領土與主權的完整為前提,那麼在沒有外敵入侵的情況下,反台獨就成為維繫軍隊「保衞祖國」意識形態的主要方向了。
對扁政府不斷挑動台獨議題,中共之所以反應笨拙,舉棋不定,實在是受內政上這兩個大趨勢所左右。近期來說,則與江胡之間的較勁有關。十六屆三中全會後,胡錦濤已全面掌權,但江澤民仍控制軍隊。江擬藉台海危機而通過軍隊介入權力核心,胡則既要照顧軍隊中的民族主義情緒,又要維護發展經濟的總趨勢,更要應付江的權力挑戰。怎樣回應阿扁進一步的台獨挑釁,端看胡溫政權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