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委任制挽回民望

撤委任制挽回民望

鄭經翰

十一月二十三日,一百萬港人繼七一大遊行後,再次行使公民權利,投下神聖的一票,清楚表明自己的政治意向,就是強烈不滿保皇黨民建聯的政治取態,從反面要求董建華政權尊重民意,盡快開展政制檢討工作,加快香港民主化發展的步伐。
民主派雖然是今次區議會選舉的最大得益者,民主黨候選人的勝出率更接近八成,但與其說今次選舉是民主派的勝利,倒不如說是香港民意不可侮更符合政治現實。七一大遊行和今次區選的結果,充份證明誰背棄人民、誰就被人民唾棄已是當前不可逆轉的政治潮流。向來被視為政治冷感的沉默大多數已不甘再受政治閹割,在關鍵時刻,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表態,為政者以至熱衷於政治的各個黨派,又豈能不正而視之﹖

民建聯理應受懲罰
民建聯今次遭受重創,當選人數和當選比率都比上一次選舉大幅下降,說明中央七一後全力挺港的苦心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政治效果,所謂「穩定壓倒一切」的政策明顯出現誤差。不錯,港人支持社會穩定、渴望經濟復甦,但卻壓不倒他們心中渴望當家作主的政治訴求。因為他們清楚明白,只有一個真正尊重民意的政府,才能確保社會長期穩定繁榮,惟有民主選舉,才能真正反映民意,讓人民當家作主,監察政府的運作。
選前否定「七一效應」的民建聯黨魁曾鈺成在大敗後宣布辭去黨主席一職,以示承擔政治責任。作為一個走直選路線的政黨,曾鈺成的決定份屬理所當然。但他把選戰失利的原因,歸咎於政府民望低,因而影響民建聯的支持度,則明顯有推委責任之嫌。試問七一大遊行後,誰還在說五十萬人上街受到誤導?又是誰還堅持只要撤回三項爭議性條文便可通過法案?如果民建聯不是助紂為虐,七一當晚徹夜難眠的董建華還敢如期立法嗎?可見狼狽為奸的民建聯,同樣需要承擔「七一效應」的責任,應該得到懲罰。
不過,董建華要是真的尊重民意,便不能不承認今次區選只是一個公開、公正的選舉,卻不是公平的選舉,因為區議會現時仍然保留委任席位,而董建華個人掌控了一百零二個席位的任命大權。對全港市民來說,尤其是今次出來投票的一百零六萬選民來說,絕對不公平。
董建華說今次選舉「充份表現了市民良好的公民意欲,我們應該好驕傲」。如果他言行一致,便應該順應民意,放棄委任一百零二個區議會議席,否則就是公然與民為敵,勢必激起全港市民更大的反感,為他個人和特區政府製造另一個更大的政治危機。

藉此減輕財赤負擔
其實,如果董建華能夠順應民情,不但可以扭轉乾坤,將壞事變作好事,提升自己的民望,更可藉此減輕受財赤所困的政府負擔。以每個區議員每月薪酬連同津貼開支約三萬四千元計,加上相應用作支援的政府政務開支,如果撤銷一百零二名的區議員委任議席,估計至少每年可以節省逾億元,未來四年便可合共節省四億元。董建華還不知所依歸,肯定愚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