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面對嚴重的財赤,政府以「五隧一橋」資產進行債務證券化的計劃,正全速推進,消息說,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較早時向銀行界發出邀請,研究出任該項債券安排包銷商的興趣,上周五(28號)為銀行表達初步意向的限期,業界估計表達意向的銀行,數目將逾7間,最多應有10間。當局收集意向書並進行初步篩選後,將在短時間內再邀請合資格的銀行,遞交正式競投計劃書。不過,有業界認為,滙豐及瑞銀出任包銷商的呼聲最高。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接受查詢時證實,上周五是銀行表達初步意向的限期,但該局共收到多少份意向書,則拒絕評論。
據悉,擔任是次證券化項目財務顧問的滙豐,由於合約沒有限制不能競投包銷商位置,故滙豐也有表達興趣,市場人士指瑞銀、法國興業、美林、星展、高盛、渣打等活躍於債務市場的銀行,傳聞也有表達意向。消息估計,當局可能會委任超過1間銀行為包銷商,市場普遍認同與政府關係良好的瑞銀及滙豐,出任包銷商的呼聲最高。
消息說,銀行需在初步意向書內,須列明本身在資產證券化發債方面,特別是有關基建項目證券化的經驗及包銷往績。資本市場人士指出,本地市場過去出現的資產證券化活動,都是以按揭、商業樓宇租金收益為主,個別如信用卡應收帳或的士小巴貸款等消費信貸資產,絕無僅有,而基建項目證券化更加鮮見。
業界表示,由於基建與其他資產證券化,在風險評估及息率結構上都有不同安排,故當局在篩選銀行初步資格時,相信會關注競投者在地區以至環球市場的證券化經驗、包銷規模及人力支援等因素。另外,由於該批債務部份可能向零售客戶發售,故銀行的分行網絡也會考慮。
政府擬作證券化的「五隧一橋」資產,包括香港仔、獅子山、城門、將軍澳和紅磡海底隧道,以及青馬大橋的收益,上述項目在01/02財政年度的收入共10億元。市場估計政府爭取在明年春節前發售此批債券,集資額約60億元,並於明年3月底財政年度結束前入帳,以彌補政府財赤數字,初步傾向發行債券的債期在15年以上。
金管局正計劃在12月8日召開的外滙基金票據/債券市場莊家會議上,聽取業界對發行12至15年期外滙基金債券的意見,相信若該局推出10年期以上債券,對公營及私營機構發行長債時,可作為息率基準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