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治標不治本 避吃鹹酸及辛辣<br>咬傷口腔最易生飛滋

藥物治標不治本 避吃鹹酸及辛辣
咬傷口腔最易生飛滋

【本報訊】天氣轉寒,吃一頓火鍋必能令人感到渾身暖洋洋,但或會招來滿口「飛滋」,縱有美酒佳餚也只能眼看「口」勿動,否則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忍受痛楚。有專家表示,現時仍未確定「飛滋」的真正成因,不排除與「熱氣」有關;但要預防「生飛滋」,只有避免誘發因素,如口部創傷、精神壓力及免疫系統紊亂問題等。 記者:陳倩雯

「飛滋」即復發性口瘡。衞生署牙科醫生馮韶慧解釋,「飛滋」即口腔潰瘍,沒有傳染性,但會經常復發,通常在口唇、舌頭、喉嚨或其他口腔黏膜出現。當口腔黏膜的表皮層出現損傷時,口腔黏膜即會腫脹,凸出表皮下的結締組織,形成如「火山口」般的圓形或橢圓形小泡。小泡的邊緣呈火血環狀,中間呈白色或黃色,一旦觸及會構成痛楚。

避免精神壓力大
不少人認為「熱氣」會導致「飛滋」產生,馮韶慧說,醫學界暫時仍未確定「飛滋」的成因,但就發現可能與多種誘發因素有關,如口部黏膜創傷、精神壓力大、內分泌失調及免疫系統紊亂等。曾有研究指,腸胃問題及營養不良,特別是缺乏維他命B12、葉酸及鐵質等,也會誘發「飛滋」形成。如何避免以上誘發因素,在進食時小心勿咬傷口腔等,或可預防「飛滋」出現。她又澄清,同時進食甜味及鹹味的食物是不會導致「生飛滋」。

兩周內自然痊愈
她續稱,「飛滋」一般在七至十天,最多兩周內自然痊愈,但若患者的「飛滋」持續個多月都未能痊愈,或許是口腔黏膜病變或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等的先兆,應立即求醫。如想紓緩患處痛楚,患者應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如鹹、酸、辛辣及粗硬的食物;又要避免在刷牙時讓刷毛刺激患處;而市面上部份對付「飛滋」的藥物有局部麻醉及止痛作用,但「治標不治本」。患者要徹底清潔口腔,避免細菌感染。
除「飛滋」外,唇瘡也是十分普遍的口腔問題。她指出,唇瘡是由疱疹一型病毒引起,通常在嘴唇及鼻孔邊緣出現。患者感到唇瘡患處痕癢及灼熱,並出現小水泡,水泡破裂後形成形狀不一的潰瘍。疱疹一型病毒潛伏在曾受感染者的神經細胞內,當患者抵抗力下降時,唇瘡即有機會復發。如想避免唇瘡復發,應保持充份休息、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生唇瘡避免接吻
她提醒市民,唇瘡內的分泌物含有疱疹一型病毒,具有高傳染性,患者應避免用手觸及患處,或接觸患處後必須洗手,否則病毒可能傳播到其他部份時引起皮膚病。患者應避免與他人接吻等親密接觸,否則會將病毒傳播出去。
她補充,唇瘡一般會在兩周內自然痊愈,患者可按照醫生的指示,在患處塗上醫生處方的抗病毒藥物「無環鳥菳」,可加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