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控股(005)發表新的5年計劃後,股價有正面反應,雖然剛剛碰上升市亦有關係,但筆者認為是反映了投資者的認受性。滙豐表示不會再有大型收購,其實原本不需要設下限制,因為大家永遠不知,這5年內會不會突然有一個良佳的機會浮現,不過投資者總是希望在充滿變數的世界中,追尋肯定性,所以訂下這樣的大方向,令投資者清楚,也是有其好處。
經過過去幾年的連環收購之後,集中整固現有業務,從中尋求增長,是很理智高明的做法。不少投資者的錯誤,是盲目尋求增長,如果滙豐繼續積極收購,反而才值得憂慮,收購帶來現成增長,背後卻往往帶來很多營運上的難題。為了取悅投資者,為收購而收購的公司,是高風險的股票。
上周有數間筆者一向喜愛的工業股公布中期業績,葉氏化工(408)盈利微跌,表現已是最好;嘉利國際(1050)倒退是在第1季度已事先張揚;富士高(927)則有點失望。但幾間公司的股價都相當平穩,反映出股息率穩住股價的威力,筆者估計這幾間公司可以維持平穩的現金流,因此繼續長期看好的立場。
上半年有沙士效應,投資者因而打了一些同情諒解分,也是股價平穩的主要理由。但正如前述,公司一直快速增長,其實未必是一件好事,收購固然往往有新舊人事融和的問題,公司規模壯大,營運上亦會加添困難,因此公司在一段時間後將精力放在整固內部問題之上,不去盲目增長,是值得欣賞的做法。
可是不少投資者,視線卻放得太短,因此當年一些連年盈利暴升的神話,才會比平穩欠吸引的公司更受歡迎,現時的情況其實已好一點。
假設有一間公司連年有幾成增長,因而每年也大幅增加資本開支,基本上營運現金流入,與投資現金流出對沖,有些人已懂得害怕。當然在這個假設的例子中,存在兩個可能性,第一是業績根本站不住腳,第二是這門生意的的確確是一門特大的茶飯,因此才需要加速擴張以免走失機會,可是一般投資者又有幾人能夠集中分析這種機會的賭博性及風險?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