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有想過可以讀大學,從來沒有想過擁有今天的成就,現在得到的一切,比原來想像中多出很多……」中國複製牛之父楊向中生於大饑荒,長於文化大革命;大時代的大人物不曉得這一生還剩多少日子,只想死後可以回歸農村故土。
四年前,這位美籍華裔生物學家楊向中從一頭完全沒有生殖能力的老牛耳朵中抽取細胞,成功複製了一頭活生生的牛。
他的發明,舉世震驚。既然生命可以返老還童,那麼因細胞失去功能而產生的疾病,例如癌病、糖尿病等,不是也可以利用複製技術而得到治療嗎?
楊向中卻一生坎坷。他生於河北古城邯鄲裏的小鄉魏縣,五十年代末葉,「大躍進」狂潮席捲神州,全國十五省發生春荒,河北等五省嚴重缺糧。營養不良的楊向中發育不正常,三歲才會走路。
少年時期是「造反有理」的文化大革命,全國取消高考,直至四人幫下台,十九歲的楊向中方能重過正常的學生生活。
畢業於世界著名學府美國康奈爾大學,楊向中應該是前程錦繡,一九九七年,還未夠四十歲的他卻患上唾液腺癌,做了三次大手術之後,醫生前年跟他說,他還有年半壽命,「活到現在,我是賺了。」楊向中說。
楊向中沒有停下來,他把複製牛技術引入中國,把乳牛耳朵細胞移入黃牛,黃牛就能誕下乳牛。到了明年,全中國就會有二千頭複製牛。他稍後會與國家總理溫家寶會面,探討在中國提升複製牛技術。
祖國畜牧落後,楊向中有點戚戚然,「我希望複製技術可以改善中國農民的生活,中國的政策並沒有教農民積極起來,他們走了許多彎路。希望政府想農民所想的問題,做農民所需的事情。」
楊向中的故事已收錄於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傑出華人系列》,節目將於十二月二十一日晚上七至八時在無綫電視播放。導演張國良說,片子中最感動的是楊向中回鄉祭祖的一幕,楊告訴他:「如果我死,希望可以葬在這裏。」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