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自我設限一表決就現形<br>民建檢討敗選拒改立場

學者:自我設限一表決就現形
民建檢討敗選拒改立場

【本報訊】民建聯在區選大敗的第六日召開了檢討大會,黨副主席譚耀宗會後雖然承認7.1大遊行對該黨構成風浪,但強調民建聯的立場將「一如既往」,不會動搖。學者指民建聯不改變保皇路線,等於自我設限,「喺議會度一表決就會現形」。 記者:鄭豐俊

已提出為承擔選舉失利責任下台的黨主席曾鈺成,昨日下午與四百多位參選及助選的民建聯成員於香島中學舉行閉門的檢討大會,會後副主席譚耀宗表示,會上沒有討論新主席人選,留待星期二舉行的中央委員會與曾鈺成的辭職問題一併討論。
多名成員在檢討會上講述選戰經歷,譚耀宗引述一名候選人表示,曾因民建聯的「招牌」遭人歧視,也有人提出落敗原因在於該黨對23條的立場,但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這說法,譚耀宗指民建聯會繼續支持政府正確的政策,對市民不利的政策則會反對,並強調這是民建聯一如既往的立場。

年輕黨員要求改革
據悉,檢討會上部份年輕黨員表示,若民建聯不進行改革,「○四至○八年都會有人『冧』!」也有人提到該黨應改善包裝和公關形象,讓市民較易接受和理解民建聯的立場。
檢討會上多人落淚,曾鈺成則與眾多黨友擁抱、握手。對於接替曾鈺成的主席人選,黨內初步有兩種意見,一派傳聞譚耀宗是熱門人選,但也有主張革新的成員樂見有工聯會背景的陳婉嫻接棒,因感覺陳婉嫻黨味不強,可望帶動改革,也可為選民帶來新鮮感。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認為,民建聯最致命的問題非在形象和包裝,而是與主流民意對民主、人權和法治的理解有一大段距離,對政府的保皇態度也令該黨未能緊跟民意,「如果自己限死自己冇得改(立場),咁民建聯嘅發展空間會好有限,而且喺議會度,一表決就會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