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16億資金合組公司<br>星期日財經:和黃擬入股同仁堂

注入16億資金合組公司
星期日財經:和黃擬入股同仁堂

【本報訊】內地《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和記黃埔(013)有意進一步增加在「同仁堂」這家逾330年老字號的投資。和黃正與北京同仁堂集團商討,成立股權對等的合資公司,其中和黃將注入16.86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

報道稱,同仁堂集團注入合資公司的並非現金,而是資產,但甚麼資產現時有兩個方案,仍未落實。第一方案是同仁堂集團所持的上海A股同仁堂股份69.98%法人股;第二方案是由合資公司收購同仁堂集團內非上市資產中有盈利者,可能是所有藥廠,也可能是所有藥店。總之,作價與第一方案的資產值相若,而和黃的出資比例則不變。和黃出資的金額是以A股同仁堂股份69.98%法人股的資產淨值50%溢價計算。

同仁堂注資方案有二
雙方磋商合作早在去年已開始,但雙方在按中國或香港會計準則計算資產價值之分歧,一直未取得共識,故至今仍未達成協議。報道稱,有關交易已達落實財務問題階段。
同仁堂集團目前持有同仁堂股份69.98%法人股,同仁堂股份則持有創業板上市公司同仁堂科技(8069)54.7%內資股權,按同仁堂股份第3季資產淨值16.06億元計算,上述69.98%同仁堂股份的資產淨值約11.239億元。
據報道,由於中港會計準則的差異,若按香港會計準則編制帳目,該批股份的資產淨值將縮水一成,約為10.115億元,亦即是說,如按香港會計準則計價,和黃可望省回1.688億元。

或需要提出全面收購
不過,除了會計制度的意見分歧外,雙方可能還需要面對是否要向同仁堂股份街外股東提出全面收購的問題,因為自去年12月起,由中國證監會推出了相當於香港收購及合併守則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設下全面收購觸發點為30%,如上市公司出現控制性股權實質轉移,便需要做全購。
過去一段時間,曾有數家外資公司,藉與持有內地上市公司控制性法人股的大股東,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持有上市公司控制性股權,但至於尚未聽聞有一家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豁免全面收購而完成交易,同仁堂股份上周五收市價高達19元,即使可以折價提全購,涉及金額亦不菲。

李嘉誠旗下的和黃擬與殷順海(圖)任董事長的北京同仁堂進一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