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棠
區議會選舉日,我雖然滿懷希望想投下我人生中的第一票,只可惜我所住的那區只得一位議員競逐,在沒有競爭對手下自動當選,白白浪費了一次公民參與的機會。說回今次區選,民建聯慘敗收場,有人認為是「七一效應」,有人卻說是有人將區議會政治化,歪曲其本意。我暫且不提區議會會否被政治化,但我們可以從這次區選中,政府應得到一些啟示。
第一,區議會選舉以往只被視為一些地區工作的議會,例如:處理一些屋邨維修、管理工作,定期舉辦一些街坊活動,極其量也只是爭取巴士線權益。可是,從今次選舉中,我們可以看到選民對區議會的功能和角色的認識已經起了變化。他們認為區議會作為政府最基層接觸市民的諮詢機構,應把市民的意見上達至政府,反映市民的訴求。所以,民建聯在選舉期間不斷強調區議會只負責地區工作,而不需要顧及其他政治的因素,這正正與市民之所取背道而馳,埋下大敗的伏線。
第二,盲目地支持政府的政治取向,亦成為民建聯今次流失大量選票的重要因素。政府連番施政錯誤,民建聯予以支持,基層市民尤其受害,使其「與民為敵」的形象更加深入民心,即使再多的蛇宴及旅行團也難以彌補市民的憤恨。「保皇」政黨的失利,是一般大眾宣洩對這個無能政府的表現,政府應該重視研究這次選舉的結果。
最後,今次區選投票率之高,已經肯定了香港市民的公民質素。他們希望透過「落街」投票,去表達他們自己的意願。所以,政府不應再抑制市民對民主的訴求,只有落實真正的民主政制,民眾的聲音才能有效地下傳上達,當權者所推行的政策才會事事以民為重,市民亦能選其具代表的政府。香港市民已經不能再等待了,盡快就政改方案進行諮詢吧!董生,你到底要到何時才願意「還政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