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7.1遊行後,港府施政一直惹人詬病。一項凝聚力調查顯示,受訪市民認為港府的施政作風,嚴重削弱香港的凝聚力,是多項影響凝聚力的因素中,最為負面的一項。
該項調查由港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進行,今年八月中至上月以家訪形式,成功訪問了一千零五十四名市民。結果顯示,在多項影響凝聚力的因素中,受訪市民視警隊及學術界為團結香港市民的最重要機構及界別,對增加凝聚力起了積極作用。至於影響指數最低的因素,則是港府的施政作風,即最嚴重削弱香港的凝聚力。
調查又訪問了受訪市民對多個政府及政治團體的信任程度,結果發現,受訪者最不信任問責高官,其次便是行政長官董建華。立法會直選議員、廉政公署、申訴專員公署及警隊,則獲得頗高的信任程度。
港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系主任陳祖為昨在記者會上指出,受訪市民對香港甚有歸屬感,六成受訪市民甚至表示願意減薪而避免同事被裁減,但他們參與社會活動的程度則處於低水平,反映出社會的凝聚力不足,而政府及政治領袖均未能做到凝聚社會的功能。
陳祖為稱,市民視政府施政作風為削弱凝聚力主因,主要是董建華的表現向來予市民不良印象,包括拒絕接受批評及接觸不同政見的人士;加上多宗問責官員犯錯的事件也令人對高官問責制失去信心,導致港府的施政得不到廣泛支持。
為了增加社會的凝聚力,陳祖為認為,現時的凝聚力主要是依靠警隊、學術界及專業團體支持,港府必須改變施政的作風,更多聆聽不同階層市民的訴求及作出適當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