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絮語
區議會選舉結果,使親中左派、董政權、北京涉港領導單位亂成一團。民建聯主席曾鈺成請辭,港共是否「核准」?董伯如何處理曾的行政會議席位?
董伯是否要重新考慮他委任的一百零二席區議員?民建聯則與董政權互相推諉責任。民建聯是否要改變親董路線?○七、○八年的普選目標,民建聯與董政權如何回應?
中央想不到自由行、人民幣、偉哥,都幫不上董伯與保皇黨的忙。
…………………………………
董伯擬於下周初上京「述職」,這是董伯今年第五次會見中央領導人了。有學者認為名為「述職」,實為「求教」亦是「求救」。「求教」者,望對前述難題有所「指示」,「求救」者,是要透過北京影響民建聯勿為爭取民心而放棄對董的支持。
這其實是個「兩難」問題,若民建聯調整親董路線,董政權在立法會的支持票就土崩瓦解;若不調整,則民建聯與董政權的民望就一起沉淪。「兩難」的另一解釋,是董政權與民建聯,已成難兄難弟矣。
…………………………………
澳洲鱷魚專家利弗再三捕鱷失手。《文匯報》於是邀請番禺香江鱷魚養殖場的鱷魚釗來港捕鱷。
土專家若勝洋專家,則又可如偉哥一樣,帶來民族主義亢奮。民建聯大概暗恨何以不在十一月廿三日區選投票前邀鱷魚釗來港?
…………………………………
審計署發表最新報告,炮轟政府十個部門,每年浪費公帑廿二億元,其中教統局每年浪費達十億元。
教統局大減教育資助,所以又是「削錢之王」。身兼「嘥錢之王」與「削錢之王」,實怪事也。特區政府亦一方面要各部門節流以減財赤,另方面又花錢如大花筒,亦是大手浪費與大手節約並舉。
市民眼中,這個政府是應花不花,不應花亂花;應減不減,不應減亂減。
…………………………………
港府發表規劃遠景諮詢文件:「香港二○三○:規劃遠景與策略」,提出二○三○年香港人口增至九百三十萬,又提出在落馬洲河套區發展中外商貿博覽園。
三十年後的事,香港市民有誰關心?董政權已愈來愈像「一國」的中共政權舊日(不是今時)的作風,許諾人民多少年可以進入共產主義天堂,現在呢,請勒緊褲帶!
香港市民關心的是○七、○八年的普選,而不是三十年後的「遠景」。
…………………………………
審計署指政府經營全港八十二個公眾街市,有七十四個虧損,共有三千四百多個檔位空置,每年用公帑補貼二億三千多萬元。主要原因是超市競爭,市民購物習慣改變。
董伯口說「與時並進」,而實際施政卻是若非遠遠落後於時代(街市攤檔),就是超越時代三十年(遠景規劃)。
…………………………………
李國寶在立法會說:很多政府很高級的官員打電話給我,想我在這裏講不滿何志平,(平機會事件)他完全不是正人君子所為。
正人君子?何志平、鄔維庸、王見秋、廖長城,市民有目共睹了,要大家如何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