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作家」 - 陶傑

「人民作家」 - 陶傑

老作家巴金百歲,躺在醫院求死不能,中國政府給老頭賀生日,冊封巴金為「人民作家」。
中方「冊封」巴金為「人民作家」,不知道是不是受到英國首相貝理雅的啟發。王妃戴安娜車禍身亡,貝理雅稱戴安娜「人民王妃」(People'sPrincess)。人民王妃之稱,可以成立,因為王冑貴族,生活本來就高高在上。難得有一個王妃的笑容可人,衣着隨和,與國民打成一片,「人民王妃」在矛盾中見趣味。
一個寫作人,既成作家,則大有市場,而市場像哈利波特的小說系列,自然由人民的消費形成。「作家」不是人民的,難道貓和狗、南生圍山貝河的鱷魚的?老頭子活到一百歲,到今天才知道自己被中國政府正式承認為「人民作家」,在病榻旁,如果接獲護士在耳邊通知,不知道會不會長長呼一口氣而「安樂死」。

何况「人民」一詞的涵義,充滿一陣油煎烟燻的歷史感,總令人想起一套藍色毛裝,口袋裏有一叠揉得烏黑的糧票,一對黑布鞋,一本毛語錄,一副黃膠框的眼鏡,以及一隻熱水瓶。今天的大陸在講「小資」,而「小資」,是與「人民」對立的,因為劉少奇和鄧小平這兩個萬惡的修正主義頭子,一度妄圖在中國復辟資產階級,而走資,「七億人民堅決不答應」。
不過,中國人對於自己的謊言與愚昧,總是喜歡選擇失憶。因此巴金曾經倡導建立一座「文革博物館」:「建立『文革』博物館,這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不讓歷史重演,不應當只是一句空話,讓大家看看它的全過程,想想個人在十年間的所作所為,脫下面具,掏出良心,弄清自己的本來面目,償還過去的大小欠債。」

建甚麼「文革博物館」,叫人脫下面具,掏出良心,不就是等於把中國政府和中國人的靈魂揪出來晾在陽光下曬着展覽嗎?巴金活了一百歲,思想像五歲兒童之天真,白活了這輩子。
「文革」十年,共產黨曾經要過巴金死,巴金活了下去;今天,老病纏身的巴金卻很想死,共產黨卻硬要巴金活來。胡錦濤給巴金送花籃,對於巴金的「文革博物館」願望,一字不提。
「一國兩制」的香港,其「西九龍文娛區」有四座博物館,也沒有一座為「自由行」大陸客而設的「文革博物館」之議。巴金晚年,終於脫下了他的面具,但無力解下他的氧氣罩;圍觀看巴金怎樣死的中國人,呼吸着謊言的氧氣而活着,仍然戴着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