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濟不景令不少人失業,以致有些家庭出現「男主內、女主外」情況,有大學生在申請「本地專上學生資助計劃」時,報稱母親收入高於父親卻不獲接納,以致獲批的貸款比預期少,最後要親自道出家中情況,才覆核成功。
浸會大學新聞系實習刊物《新報人》刊登了三個學生資助辦事處批出的問題個案,並質疑學資處的批核準則(見表)。
報道說,一名中文大學專業會計系黃姓學生,去年獲批六千元助學金及三千元貸款,比他依學資處的方程式計算為少,不足應付學費,他提出覆核。怎料,學資處人員卻稱:「我們並不相信你的母親收入會比你父親高。」他批評該處荒謬絕倫。
學資處回應稱,事件可能有誤會。該處副監督翟林惠冰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近年確實多了「男主內、女主外」的家庭個案,該處會根據一貫程序處理。
翟太又稱,上月底已完成處理本學年八百多宗覆核申請,有六成三覆核成功,獲提升資助金額。至上月底該處共接獲約三萬九千宗申請,已有五千七百多宗獲批全額資助金,較去年同期增加近一成,平均每人獲近四萬八千元。
她表示,為揭發虛報情況,今年將抽半成獲批資助的個案進行家訪,數目較以往為多。她說,曾揭發有人漏報在內地及香港擁有的物業,亦有人連九十萬元定期存款都未有申報;○一?○二年便轉介二十一個案予警方調查,有兩宗被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