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匯豐大班忠言值得深思 - 盧峯

蘋論:匯豐大班忠言值得深思 - 盧峯

前幾天滙豐銀行大班龐約翰爵士在香港銀行公會晚宴上發表了一篇有關香港經濟未來路向的演說。他認為香港不應把眼光放在新加坡或上海身上,瑞士才是香港應該借鑑、應該學習的地方。

政府應研究
根據龐爵士的分析,香港跟瑞士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兩地同樣為龐大的腹地提供服務、兩地經濟均以服務業為主、兩地均以低稅率及生活舒適見稱、兩地均是區內的商業中心等。他認為,瑞士透過建立優質品牌、建立優秀的國際金融服務而能在全球激烈競爭中長期成功,香港實在沒有理由不好好研究、不好好借鑑瑞士的經驗。
我們認為,龐爵士的看法不僅切合香港實際的情況及需要,更點明了香港值得努力的方向,實在很值得特區政府高層仔細研究。
自從金融風暴以來,香港經濟出現了前所未見的逆轉,長時間不能復元。不少人都建議香港要另覓發展途徑,例如開拓高科技產業又或是透過引入大量廉價勞工重建製造業;然而這樣的建議都是似是而非、不切實際的。要知道香港既沒有高科技研究的傳統、也沒有應用高科技的國防或電子科技產業,在一無人才、二無競爭優勢的情況下,香港怎麼能發展出有競爭力的高科技產業呢?至於倚賴輸入勞工重建傳統製造業更是死路一條。香港不獨在土地成本、人工、電費、運輸成本都比珠江三角洲地區昂貴得多,更不要說跟內陸省分相比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香港無限制輸入外勞,本地製造業也不可能比內地更具成本效益,香港怎麼能再次成為製造業中心,怎麼能藉製造業推動經濟呢?

做亞洲瑞士
因此,要找香港的龍頭行業,要讓香港經濟重拾活力,只能從香港有競爭優勢、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入手,那就是金融服務業。
事實上跟鄰近的亞太區城市相比,香港的金融服務業不管在基建人才、服務水平等方面都明顯優勝,再加上緊貼財富增長最迅速的中國大陸市場,只要香港能鞏固並發揮本身的優勢,本地金融服務業將有非常可觀的增長空間,甚至可以像龐爵士所言那樣,成為亞洲龐大儲蓄存款的分配中心、成為亞洲的財富管理中心。這樣的角色,不是跟瑞士在歐洲扮演的角色一樣嗎?而若果瑞士能憑藉這樣的角色、憑藉國際金融服務而保持長期競爭力及繁榮,香港怎麼不好好學習這樣的經驗、怎麼不好好發揮自己的優勢呢?
我們認為,香港該爭取的是成為亞洲的「瑞士」。
(圖)龐約翰爵士認為香港應借鑑瑞士,而不是跟新加坡和上海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