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前線:<br>過量運動可誘發關節炎

健康前線:
過量運動可誘發關節炎

日日運動身體好人人都知,不過,若果運動過量,身體會過量流失醯(音希)氨糖而令關節發炎,使人痛苦難當。究竟怎樣才可以避免呢?答案原來好簡單──飲食與運動!
記者:陳淑君
攝影:黃子偉

醯氨糖(Glucosamine)是關節黏膜組織(包括骨膜、骨膠、軟骨等)的其中一種成份,可保護關節避免出現磨損,就如關節潤滑劑一樣,這種成份也存於腸膜、眼球晶狀體及血管基膜內。

關節勞損前
這是新生嬰兒的肩膊關節,在未有任何損耗下,表面看來相當滑溜。

關節勞損後
缺乏醯氨糖下,已勞損的關節外露出來。

吳博士:現代生活阻礙吸收
專門研究醯氨糖達十五年之久的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生化系及細菌學博士吳鑑池稱:「現代人以車代勞,運動量明顯低過上一代,往往令新陳代謝減慢;一般蔬菜同肉類多多少少含有醯氨糖,亦唔否定食療嘅效果,但係每個人嘅吸收能力都唔同,而且我哋呢一代都食咗唔少加工同精製食物,就正如紅米比白米有益,但為咗口感、好食,大部份人多會選擇後者,令到身體難以吸收適量嘅醯氨糖。」

■適量的運動及進食未加工的食物可防止醯氨糖的流失。

補充「追唔切」流失
健康的人可製造足夠的醯氨糖應付身體所需,但是有兩大原因,會導致醯氨糖減少而引致關節痛症:

1﹒年過30新陳代謝慢
年過三十,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便會減慢,合成醯氨糖的速度趕不上身體消耗與需求,會令關節間缺乏醯氨糖,令身體關節疼痛,最明顯的例子是不少長者走路多會覺得膝蓋疼痛,正是這個原因。

■骨與骨之間的軟骨恍如軟墊,產生保護作用。

2﹒踢波容易流失
一些要關節突然承受很大壓力的運動,如足球、網球等,這類運動會消耗身體大量的醯氨糖,若果依然年輕,身體新陳代謝速度快的話,還可趕得上補充,但若消耗快過補充的速度,關節之間的醯氨糖減少,骨碰骨便會引致各種關節痛症。

■打網球等大動作運動會消耗大量醯氨糖。

吸取醯氨糖方法
1﹒以形補形
中國人興講以形補形,楊醫生也不反對:「以形補形都有一定道理,腳筋、雞腳、雞軟骨、豬手、豬腳等都可以補充醯氨糖,但我哋唔需要餐餐都食,食得太多都會驚膽固醇過高。」

■飲多碗雞腳湯,或可幫助身體吸收多些醯氨糖。

2﹒量力而為兼熱身
想保護關節,依然要靠日常做運動,適量運動可保持關節活動暢順之餘,也可保持身體製造醯氨糖的機能不易退化,完全不做運動只會令這個機制「生鏽」。
每個人的運動量要視乎性別、年齡及習慣而定,做運動前最好有物理治療師指導,替個人度身訂做合適的運動方法與運動量,即使沒有專業指導下,便要謹記量力而為及循序漸進,更重要的是,運動前最少做五至十分鐘熱身運動,包括原地踏步及全身做柔軟體操,這才可以保護關節,減低受傷機會。

3﹒服用醯氨糖膠囊
西醫一向以止痛劑減輕關節炎帶來的痛楚,包括服用亞士匹靈及類固醇等,但這些藥一來不能根治關節炎,長期服用均會帶來不少副作用,諸如胃出血、胃潰瘍等。楊醫生稱,意大利多年前已有藥廠生產醯氨糖,給予足球員治療膝蓋關節勞損,醫學界亦廣泛採用醯氨糖治療關節炎。

醫生金句
楊宗謙醫生「𠵱家由醫生處方嘅醯氨糖大部份為膠囊,長期服用大抵安全,但最好都要每半年檢查肝功能,減少肝臟因受藥物影響而對健康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