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一九○四年的巴金,昨日度過九十九周歲,按內地計虛齡的習俗,已是百歲壽辰。巴金經歷了「五四」時期中國文化的風雲激盪,也經歷了文化大革命時期人性的迷失和痛苦過後的反思,是中國碩果僅存的世紀文學大師。
巴金創作於一九三○年代的長篇小說《家》,一九七○至八○年代的五集散文《隨想錄》,都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豐碑。
他的作品《家》描繪了封建家庭的悲劇及其中的殉葬、掙扎與反抗,成為「中國大多數青年的自傳」;《隨想錄》則是其生命的自我總結,被譽為中國知識分子的懺悔錄。
一九八四年十月,巴金到香港接受中文大學頒予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時,讀者爭相請他在書上簽名留念。巴金後來在《隨想錄》中寫道:「這次作為中文大學的客人到香港小住,有些讀者就拿『租型本』甚至盜印本來找我簽名(其中還有新買來的盜印本),我都高興地在扉頁上寫了自己的名字。」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