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地帶:藥物咬碎吞服影響藥效

健康地帶:藥物咬碎吞服影響藥效

為甚麼有些藥物需要咬碎後吞服呢?嚼碎後服用的好處是為使藥物能增大接觸面積,從而加快溶解及釋放速度。此類藥片通常為中和胃酸或化解胃氣之胃藥。
有一些鈣片是需要咬碎後吞服的,除了可以較有效吸收外,這些鈣片亦適合一些患有高血磷的腎病病人。當這些鈣片與食物同服時,食物中的磷質便會被鈣所黏附着,從而減少磷質被吸收。然而,部份藥物卻不應咬碎吞服。
曾有一位患有高血壓的病人,由於他的藥丸體積太大,所以便把丸粒切成一半,然後吞服;病人卻沒有留意到藥袋標籤上註明:「請勿咬碎,須整粒吞服」,結果他發現在每次服藥後半小時左右都會感到暈眩。這是由於此粒藥丸的設計原定是透過水份粒子進入此藥丸內,利用滲透壓力而迫使藥物粒子慢慢地從藥丸上的一個小孔而被釋放出來的。由於此病人把丸粒切開一半,此時內裏的藥便一次過很迅速地被吸收,血壓因而突然下降而感到不適,其實這是很危險的,不單只因為他有跌倒之危險,而且由於周邊血管的突然擴張從而引發心跳加速而可能影響心臟。

胃酸影響溶解速度
另一個例子是有一些entericcoated的藥丸,其外層的設計是較難在胃裏的酸性環境內溶解,待藥丸到了小腸後時才開始溶解吸收。此類藥片同樣都不應該被咬碎或切開,否則藥物便迅速地在胃部內釋放出來,而不能達致原定之效果。另外,此等藥丸亦不應該與中和胃酸之胃藥同時服用,因為胃裏的酸鹼度被改變了,藥物的溶解速度便會受到影響了。
撰文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項目總監崔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