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今年三月至六月受到沙士病毒嚴重侵襲,疫情最終得以控制,實是本港及內地攜手合作對抗病毒的成果。至於發現果子狸是傳播沙士病毒元兇的幕後功臣,就是在內地出生的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副教授管軼。
今晚起每逢周三晚上七時在亞洲電視本港台播影的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連營珠三角》,拆解了本港及內地上攜手合作對抗沙士的情況,合作項目包括追查病毒、傳染病通報、研製疫苗及中藥治療等;節目更披露是管軼發現果子狸為傳播沙士病毒的元兇。
一連五輯的《連營珠三角》,首集題目為「燃眉之急」,內容集中講述從沙士看珠三角的合作。片中指出,在內地出生的微生物學專家管軼,沙士期間每周來回粵港兩地數次,與深圳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進行有關沙士病毒的研究。他留意到內地人十分喜歡吃野味,尤其是果子狸,但初時都不為意。
後來,港大成功將沙士病毒分離,確定冠狀病毒引起沙士疫症,但這種變種冠狀病毒與一般在禽鳥身上發現的不同。這時,管軼才又想起果子狸,懷疑牠與沙士冠狀病毒有關,翌日隨即與深圳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合作,找尋果子狸進行測試,結果發現果子狸就是傳播沙士病毒的元兇。
節目編導呂樂稱,上述例子說明本港與內地合作的重要性,技術與原料均缺一不可。
節目又提到中大正與廣東省人民醫院合作,測試沙士疫苗的有效性。研究人員在肇慶一個提供實驗用動物的飼養場內,找來一種感染沙士冠狀病毒後會出現與人相似症狀的「食蟹猴」,在牠們身上注入沙士病毒以測試疫苗。
不少本地專家都在節目中稱,兩地合作有助對抗沙士。代表醫學界的立法會議員勞永樂說,雖然粵港已成立每月通報機制,但溝通仍不夠頻繁,應加強至每日以電話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