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三月爆發的沙士世紀大疫症,至今還有一人留醫,他是私人執業醫生鍾待政。目前在沙田醫院療養,每日拄着手杖踱步做運動的鍾待政,仍很虛弱,要進食流質食物。然而,他有信心終於可以康復出院,並呼籲其他後遺症纏身的康復者勇敢面對挑戰,不要氣餒。 記者:蔡元貴
今年三月感染沙士的鍾待政經歷了非比尋常的漫長苦戰,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達四個多月,七月底病情才告穩定,轉送普通病房。現時仍在沙田醫院療養,院方安排他在獨立房間,毋須依靠儀器呼吸。他只能進行有限的運動,每天使用手杖步行十多分鐘,其餘時間,最大消遣就是在房間內看電視。
沙士疫潮中,有一千七百五十五人受感染,二百九十九人死亡。受感染的醫護人員有三百八十六人,殉職的有八人。五十六歲的鍾待政是私家整形外科醫生,患病前體重達一百六十磅,如今只得一百十一磅。
鍾待政是私人執業醫生,也是沙士疫潮下本港留醫最長時間的病人。鍾待政的長女也是最早期感染沙士的中大醫科生,鍾待政可能就是當時探望女兒時受感染的。八個多月病榻歲月的折磨,鍾待政的身體十分虛弱,現時只能進食流質食物,一左一右兩邊肺部,都已被沙士病毒嚴重破壞,每隔數分鐘就要清走氣管內的痰液。
回想一百三十一天在深切治療部的日子,醫生在他頸部注射三氮唑核甘及蛋白酶抑制劑的情景仍歷歷在目,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加上住院期間又患上腹膜炎,使他一度危在旦夕。接受商業電台訪問時,鍾待政形容自己過去是與死神搏鬥,全靠醫生護士與他一起抗戰。
提起明年畢業的中大醫科生長女時,鍾待政精神卻為之一振。他希望長女可以實踐行醫的抱負,他以沙啞的嗓子道:「做醫生好偉大,可以幫到人,醫生係危險,但係唔應該危險就唔做醫生,呢個係佢嘅志願。做醫生預咗有風險,係無可避免。」鍾待政自己,也很渴望能有一天步出醫院,重新執業。
鍾待政有信心可以慢慢康復,他知道不少病人服用高劑量類固醇後,都出現骨枯等後遺症,他呼籲病患者不要灰心,勇敢面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