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有意將市區及新發展地區的地積比率降至最多5倍,地產業認為,對於部份規劃有誤的新發展區,有助改善環境,也不怕會減低發展利潤。然而,對於市區,大幅降低地積比率,可能令舊區重建項目的利潤大幅減少,削弱發展商參與重建的意欲,也影響政府的財政收入。
據《香港2030》諮詢文件內也道出政府曾以北角區作研究對象,雖可達到改善環境,但又指此舉會帶來財政影響,要深思熟慮。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林鄭月娥指出,由於涉及長遠規劃,故提出此建議時並沒有考慮現時政府財困,但她相信,政府未來仍會開發新區,陸續有全新土地出售,庫房便會有進帳。
長江實業(001)執行董事趙國雄認為,目前某些地區較為密集,適量降低地積比率有助改善生活質素,另外可改善交通擠塞,但降至5倍是否合理則不予置評。集團日後投地時,會研究新地積比率的規定,再計算樓面地價,不擔心此舉對利潤有影響。他又認為,即使可建樓面減少,政府可透過增加出售地皮數量補足,不擔心會因而令土地供應短缺。
九龍倉(004)助理董事黃光耀認為,政府應撿討「一刀切」將新發展區及市區劃一地積比做法是否適宜。對於新發展區而言,例如東南九龍區,在不影響現行物業的前提下,降低地積比,影響最少,建議較可行。
相反,已發展的市區,可發展樓面減少,有礙發展商參與市區重建項目意欲。政府若要改善居住環境,除降低地積比外,可考慮強制設定物業休憩空間。
置地住宅物業高級經理黎漢群則認為,最重要是建議的背後原因,讓市民了解政府的長遠規劃策略,多於只著眼於設定劃一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