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規劃署昨日展示香港2030年的發展藍圖,不足三十年後的香港,彈丸之地,將居住滿九百二十萬人,人口老化問題十分嚴重,就業人口只得四百萬,他們要承擔五百二十萬無工作能力的人口。面對這樣的人口比率,政府在未來三十年內要作好長遠規劃,推動知識型經濟發展,建大學城,亦倡設在邊區落馬洲河套建中港商貿博覽園,提升本港競爭力。 記者:謝穎詩
規劃署「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多年,昨日宣布進入為期四個月的第三階段諮詢工作。新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指出,未來規劃共有三大方向,為市民提供優質生活環境;提升經濟競爭力;加強與內地聯繫。香港應定位為「亞洲國際都會」,充份把握與內地日益緊密的聯繫,成為世界級國際城市及亞洲主要都會。
不過要保持香港具競爭能力並不容易,規劃署預計本港未來三十年內人口老化問題將日趨嚴重,到2030年,人口將由現時六百八十萬增至九百二十萬。這大批人口當中,只得四百萬人具工作能力,較現時的就業人口三百二十萬只增多八十萬。預計未來的工作職位將集中於旅遊、金融、物流、工商業支援及專業服務四大類別,並有更多甲級寫字樓及商業中心建成。
香港的經濟正朝向知識型經濟發展,規劃署亦積極探討建設大學城的概念,成為華南教育中心。構思中的大學城是包括教學大樓、房屋、商店、公園、展覽館、表演中心等設施,規劃署已在新界的古洞,錦田,凹頭進行初步研究,並於稍後諮詢公眾意見。
另方面,香港與內地緊密的聯繫亦具有優勢,要加強中港兩地發展,除了改善跨界交通設施,亦要研究發展邊界禁區。規劃署考慮的邊區包括落馬洲河套區九十九公頃土地發展成中外商貿博覽園,或作特殊經濟發展區,構思中香港以河套作為中外商貿的中介人,內地公司可在河套區設展銷館,方便和海外公司洽商,無論內地人、港人或海外人士,也可以自由進出河套區。另外兩個建議的邊境發展區則是香園圍及缸瓦甫。
林鄭月娥承認未來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希望政府輸入專才計劃能夠成功,而所有建議全屬構思,暫時沒有項目落實發展,全部公開予公眾討論再作研究。不過她強調政府很清楚知道市民的訴求,中環及灣仔填海是港島北岸最後的兩項填海工程,東南九龍發展計劃亦正檢討所涉及的填海範圍。
西九龍方面政府將全力推動文娛建設,而舊區如新蒲崗等重建後亦會有一番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