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兩老團聚愁三餐一宿

拾荒兩老團聚愁三餐一宿

四十多年來張惠慈與丈夫分隔中港兩地,聚少離多,月前張婆婆成功申請來港定居,終可一圓與老伴團聚的心願。惟她來港後只能在老伴一份綜援金之中「分一杯羹」,需在街上撿拾破爛變賣,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作出適時援助。

狹小的板間房內,張婆婆與丈夫林伯相對無言,各懷心事。「我同佢結婚幾十年,我都冇錢嚟香港探佢,到𠵱家老咗,喺內地冇人照顧,唔想咁孤獨,所以先申請落嚟同佢團聚,點知又搞到成日嗌交。」六十五歲的張惠慈紅着淚眼說。
坐在記者身旁的七十歲林伯亦不禁歎道:「我唔係唔想佢嚟,只係因為經濟問題,𠵱家靠我一份綜援金,根本用得十幾日就用晒,你話點生活呢?」

夫婦愁對生計
張婆婆與林伯結婚四十七年,婚後林伯大多數時間留在香港工作,任職製衣工人,終日為口奔馳,生活艱苦,因此鮮有回鄉探望妻子,有時甚至相隔數年才見面一次。直至十多年前林伯退休後,他才有時間每個月回鄉一、兩次。
張婆婆有感她與老伴年事已高,好應珍惜相聚的時刻,遂於今年三月申請來港定居,方便互相照顧,卻沒料到現實與夢想終歸有距離,數個月後問題便發生。由於張婆婆居港未滿一年,兩老只能依賴林伯每月二千多元的綜援金過活,當中的租金津貼只有一千一百元,惟房租卻要一千五百元,林伯需要每月倒貼四百元,對他而言十分吃力,兩老的生活費少得可憐。

社工轉介求助
張婆婆稱,他們雖有兩子一女,惟各有家庭負擔,在港的三十多歲長子失業;幼女及其丈夫在內地只靠耕種維生;次子在內地工作,每月最多只能給予兩老三數百元「零用錢」。患有風濕骨痛的張婆婆惟有每天大清早一拐一拐的上街撿紙皮和汽水罐變賣。
「我儲埋兩個星期嘅報紙先拎去賣,不過每次都係賣得十幾蚊,嗰啲錢只係夠用嚟買一餐餸。」張婆婆歎道。
張婆婆的個案由香港小童群益會社工轉介予本報跟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有見張婆婆的困境,即時撥款五千元予她應付未來數月的生活。
捐款編號:C1191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charity.atnext.com

屋內角落堆放了一些張婆婆辛苦撿來待賣的舊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