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Ifo經濟研究所調查報告指出,11月份德國商業信心指數由10月錄得的94.3上升至95.7點,這是自2000年2月以來首次連續7個月錄得上升,亦是33個月來最高水平。歐洲最大經濟體系(GDP約2.2萬億歐元)能持續復甦,將為歐洲整體甚至全球經濟帶來無限憧憬。
事實上隨着美國經濟第3季錄得20年以來最快速增長的8.2%,不無為全球注入一支強心針。
有德國工業總會成員指出,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對加快歐洲經濟復甦所起作用至為重要,反而壓抑歐元滙價強勢未必對個個有好處,可謂一語中的。
德國最大車廠福士(Volkswagen)發言人曾表示,縱使強歐滙會為銷售帶來壓力,但福士車廠應可從全球經濟復甦加快中受惠;此外,全球第4大手機製造商西門子(Siemens)早前亦調高其環球手機銷量,這是三個月以來第二次,足見情緒與之前比較明顯轉趨樂觀得多。
德國第3季經濟錄得0.2%增長,幾可肯定已從衰退深淵走出,還令致整個歐元區經濟能有0.4%增長,至於說歐元區能接上甚麼棒,目前尚言之過早,最低限度不會成為拖累全球經濟發展的絆腳石,實值得慶賀。
德國總理施羅德為推行總值156億歐元的減稅計劃,藉以刺激經濟加速復甦,不理會歐盟(EU)對其違反《穩定及增長條款》規定的指摘;法國亦為卻步不前的經濟奔走,最終尋求得到歐元區內多國財長的共識,同意讓法國財赤超越GDP3%的上限,歐元區核心國知恥近乎勇,目標一致,那麼今日經合組織(OECD)將發表的半年一次經濟前瞻,是否有修改(將德、法、意2004年經濟增長向上調)的必要?!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