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長王岐山是中國政壇明日之星,不少人看好他是下屆國務院副總理,甚至是未來總理的黑馬。他能否坐上總理寶座,除個人實力外,還有很多偶然因素,目前言之尚早,而目前擺在他面前的就有一個很大的考題,如果他能解決,則離總理的寶座又近了一步。
毫無疑問,王岐山的背景非常雄厚,既是太子黨(前保守派副總理姚依林的女婿),中央和地方的工作經驗豐富:在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工作多年,歷任人民銀行副行長、行長,建設銀行行長,又在廣東省任常務副省長、海南省委書記,也曾擔任國務院體改辦主任。如此完整的履歷,在中國官場並不多見。被人寄予厚望,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他確實能力過人。今年四月,沙士在北京失控,原市長孟學農因隱瞞疫情而下台,王岐山臨危受命,從海南省調任北京市代市長,主要工作就是配合中央,遏止沙士在北京進一步蔓延。
王岐山一句「軍中無戲言」,雷厲風行的執行胡錦濤和溫家寶的抗疫命令,穩住瀕臨崩潰的北京居民的信心。沙士一疫,盡顯王岐山處理危機的能力,為他日後的晉升增加不少籌碼。
可是,現在北京市面對一個更大、更難解決的難題,也是過去幾十年世界各國大都會發展都遇到過而又解決不了的問題──交通擠塞。北京市民對每天的大塞車早已怨聲載道,北京友人戲言,在北京市每天只能幹兩件事:早上上班,下午下班。坐車也好、開車也好,準要用上一整個上午才能趕抵辦公室;吃完午飯後,就要想着怎樣回家,要不然深夜才能回到家。
堵車已對北京造成驚人的人力和交通資源浪費,以每人每天堵車兩小時計算,則一千萬人口的北京,每年的堵車損失就高達八百億元人民幣,佔北京市生產總值(GDP)的四分一。而且,北京市現有一百七十多萬架各式汽車,並以每月三成的速度增加。在此情況下,不每天堵車才怪。
王岐山若能解決北京的堵車問題,證明他管理大都會的能力勝人一籌,則他的威望有如九十年代中令中國經濟軟著陸的朱鎔基。當然,能否攀上總理寶座,還要看他的政治智慧、政治派別等因素,但成功通過上述兩道考題,將來中國政壇肯定有他王岐山的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