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宣傳的藝術 - 陶傑

反宣傳的藝術 - 陶傑

區議會選舉,親中的民建聯失利,恐怕明年的立法會選舉,形勢也一樣危急。
保皇黨的形象,與董班子太相近了,不止是一對穿情侶裝的孖寶,更像一對連體女嬰,雖然兩張臉一樣,但共享一副心臟,兩顆腦袋血肉相連。心跳一致,想的也是一樣,兩體分開,大家都死,兩軀相連,姐妹倆一起活,投民建聯如同投董特首一票,請問有理性的選民,會如何抉擇。
因此,民建聯的選情,對特區的創意大為有害,因為選立法會的時候,民主派根本不必創作甚麼選舉標語,只要一句「支持董建華,千萬勿選我,請投民建聯」,就夠了。
一個民主成熟的社會,選舉不止有正面宣傳,還該有反宣傳。反宣傳才見抵死的創作才華。正如香港早期的電視廣告,通為「平霸式」或「搬屋搬廠搬寫字樓,記得打電話畀人人喇」式的硬推銷,今天的廣告,都要說一個故事,營造一個美境。硬宣傳,是小農社會的特徵。
一九○六年英國大選,代表自由黨的鬼才作家貝洛(HilaireBelloc)參選議員。貝洛是法裔人,從小在英國讀書,全家是嚴格的天主教徒。他出選拉票的地方,卻在中部工業城市沙福,那裏不但天主教徒稀少,工人的家庭不喜歡教士,而且失業率高,民情相當驃悍。
貝洛在沙福出選,不可以隱瞞教徒身份迎合市場,他每天拿着一朵玫瑰花,挨家抵戶對選民說:「我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每天,只要我能夠,都上教堂出席一次彌撒。每天在教堂我都向聖壇下跪。如果你們因為我的宗教信仰而不投我的票,我落選之後,會到教堂感謝上帝赦免了一次成為你們的議政代表的恥辱。」結果,貝洛當選了。他後來覺得當議員不好玩,又退出了政界。貝洛有兩個兒子,一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另一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犧牲。他受到巨大的打擊,整天引述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一句名言:「在和平的時候,總是兒子為父親舉葬,在戰時,卻是父親為兒子入殮。」從此就絕筆寫作生涯了。
在專欄引述太多歐美的名人軼事,會惹來一些人相當無知地認定這樣做等同「親英」(但對於他們自己的國家主席外訪時背誦林肯的蓋提斯堡演說,同一批人卻會大讚他們的領導人的外國文化知識如何淵博),但沒有辦法,我實在想找一個中國政治家在民主選舉中的精句和雋語來平衡一下這些人的民族感情創傷,但沒有這樣的例子,呀,我的努力,又一次遇到了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