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五十萬人上街擋住了23條立法,一百萬人投票的結果,終於把保皇黨擊潰,曾鈺成在民建聯於區選慘敗後聲言辭去黨主席一職謝罪,整個左派急謀如何調整立場救亡,北京與港府小心翼翼評估當前局勢。學者指區選結果「令香港政局出現新希望」,更開放、更民主的政制落實在望。 記者:羅偉光、莫劍弦、何文雯
效應下的區議會選舉,令香港政治版圖一夜間驟變,回歸後節節敗退的民主黨收復失地,本年派出一百二十人參選,共取得九十五席,成為區選大贏家,得勝率高達八成,實際議席多出九席。該黨主席楊森昨日在記者會上形容,這次是「人民的勝利」,港府應加快民主步伐推行特首及立法會普選,「今次選舉結果,反映市民不滿保皇黨同爭取民主嘅訴求。」
其他反對23條的政黨也受惠於7.1效應,民協贏得二十五席,較上屆多六席;前綫候選人得勝率也有四成六。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因拒絕支持23條匆匆立法而辭去行政會議成員一職,聲名大噪,亦令該黨豐收,二十五名候選人有十三人出線,得勝率達五成二,遠超上屆的四成四。田北俊昨日雖形容結果不過不失,但難掩喜形於色,他又指選舉結果顯示搞好經濟不等於可淡化市民追求民主的訴求,「要求還政於民嘅訊息好清楚。」
反觀保皇黨卻遭選民離棄,民建聯派出逾二百人出戰,但遭到前所未有的傷亡,只有六十二人勝出,得勝率由上屆四成七急跌至三成,痛失二十一個議席,多年來在地區苦心經營的成果被民主派打得七零八落,更有傳言指有黨員正醞釀集體退黨,一直表現得有組織、有紀律的民建聯,在區選後隨時四分五裂,該黨主席曾鈺成說要為此負責而聲言辭職。
至於不少成員獲特首委任為區議員的港進聯,主席劉漢銓繼續向政府交心,他說該黨較上屆僅減少一席,受7.1效應影響較少,但他強調港進聯堅持溫和路線,選舉結果不改與政府關係。
據了解,傳統左派分析選舉結果後認為,市民針對的目標清晰指向民建聯,因為一些親中地區政團並未明顯受挫。
一名民建聯核心成員指出,整個左派必須盡快調整立場,否則與民意背道而馳「遲早玩完」,該成員又透露民建聯慘敗最嚴重後果是被北京放棄,「選舉結果顯示呢班人已經起唔到穩定香港作用,北京自然要另想辦法收拾局勢。」
港府對民主派大勝反應審慎,未有高調回應民主黨要求加快政制檢討的要求,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指問題關乎香港長遠發展,當局會按照進程在○四至○六年間完成諮詢和立法工作。
林瑞麟又指多了民主派人士當選,不會令政府施政更困難,因為政府和區議員均為市民服務,相信大家的方向相同。但據了解,民主派擬於明年新一屆區議會運作後,輪流在十八區提出要求普選特首及立法會動議,迫使政府及保皇黨表態,預料新一輪的政治動作,會為政府及民建聯添加壓力。
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健民認為,區選結果「令香港政局出現新希望」,他說連民主派也低估了7.1效應,左派及港府高層受到的衝擊肯定更猛烈,「超過一百萬人投票,係好驚人嘅數字,好明顯香港人利用選舉表達咗對政治改革嘅訴求。」
陳健民說,以目前社會氣氛,任何較為保守、不支持即時普選的政改方案均難以令人接受,因此民建聯等保皇黨必須思考如何調整立場,「政治局勢已經出現翻天覆地嘅變化,市民公民意識極高,我相信已經無人夠膽講唔支持盡快普選嘅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