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表現靜如深海,是投資者、基金經理、交易商已收拾心情準備「感恩」,抑或因已賺夠提早籌備聖誕shoppinglist及假期節目,甚或未消化好包括恐襲在內的地緣政治風險及貿易戰等因素將為市場帶來甚麼影響而暫時迷失方向?
人們對中美貿易戰會否擴大至全球正議論紛紛,因為繼歐盟提出警告後,上周五日本和挪威也來凑熱鬧,威脅考慮對美國鋼材進口加徵關稅,好像保護主義正蔓延到各主要經濟體系似的,投資者的憂慮並非無因。
然而正如本欄日來所指,布殊動作多多只是為了選票而安撫那39個月來激增至278萬的製造業失業大軍,不僅如此,矛頭直指中國,內裏可能還有政治目的,看看咱們溫家寶總理向《華盛頓郵報》呼籲美國必須阻止台灣舉行獨立公民投票,並警告謂中國願為統一問題付出任何代價之言論,人們可有從中找到啟示?堂堂大國,又豈會為區區每年總值90億(美元.下同)紡織品輸美其中的5億(3項配限總值)而與美國鬧翻?
Besides,布殊總統經濟顧問團(CEA)早前向他本人提交的報告指出,中國並非美國製造業職位流失的始作俑者,美國若不向中國購入所需貨品,那麼也得向其他亞洲國家購買,中國貨價廉物美,中美貿易順差擴大難免。明顯不過的是中國實在搶去不少鄰近國家工人的飯碗。布殊又哪會懵到無的放矢?再瞧瞧美國各大車廠年前已將部份包括零件在內的生產線移師印度,皆因後者工人時薪(50美仙)只有底特律工人時薪(12.5美元)逗點後之尾數,或二十五分之一,誰才是元兇?怎又不見布殊指住「亞差」鼻哥?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