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夢劇院」剛踏足樂壇,在表演場地的後台少不免聽到是是非非。話說一位新紮姐仔雖然收入不多,但常常會到JoyceBoutique買衣服,而且還捧着西餅去請店員吃,希望店員有新貨靚貨到就先通知她。
當時我也是樂壇新人,對這姐仔的評語是:「要巴結到這個地步嗎?」
但十多年後你問我,經過人生的課程,我現在又以為那姐仔沒甚麼做錯,也沒有傷害人,她無非是想穿最漂亮的衣服示人,避免撞衫,為自己的事業鬥爭,與同行競爭。
同一個人相差十年的看法可不一樣。
如果我今天是大學生,肯定我會抱着今天大學生對李國章的態度,質疑也好,抨擊好也,甚至責罵也好。但今天的我又有一種想法:李國章身為教育界,為甚麼有千千萬萬的學生不去巴結,硬要跟群眾作對,用自己的民望做虧本生意?
歷史只不過在重複,政治舞台上一次有葉劉淑儀,今次重演由李國章擔正。
我佩服董伯伯選人用人,官員們都搞到「犧牲小我」的田地,問題是能否「完成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