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明珠台有節目講NigelMarven如何親近鱷魚。在一年時間內,他試過游近鱷魚6呎範圍,又曾近距離拍攝鱷魚的喉嚨,最後更在佛羅里達民居的泳池內徒手捉鱷魚。看他那談笑風生、似在家中與小狗玩耍多於捕捉猛獸的樣子,香港應該找他試試。
捉鱷魚必須由專家進行,因為偶一不慎便隨時斷手斷腳。鱷魚不能咀嚼,只可以死咬獵物拚命搖擺,以求將食物支解生吞,動作既要快,行蹤亦詭秘。所以股票市場的某些專家又被稱為大鱷,同樣咬着小股民不放,直至後者負傷離場為止。
股票市場一樣有捉鱷專家。證監會的其中一項任務是維持市場秩序,以免大鱷利用不正當手段殘殺小股民。但如果手法正當的話,小股民即使如綿羊般變成大鱷的點心,亦只好認命。
最近美國的大鱷又被捉個正着。今次被不正當的手法蹂躪的小股民,是互惠基金的投資者。以前基金在香港不太流行,中國人似乎喜歡自行投資多於假手於人;現在當然個個都是基金持有人,即閣下所供的強積金是也。美國則相反,投資者以基金形式作為投資工具非常普遍,因此當地互惠基金的種類非常豐富。
投資者可能未必有留意這次基金醜聞。事情並非基金經理買賣投資組合時食價,而是買賣互惠基金單位時,對沖基金以不恰當的手法,令互惠基金其他的長期持有人受到損失。
如何做法?紐約州檢察長Spitzer在其44頁紙的檢控書上指出,金絲雀投資公司利用收市後買賣及世界市場時差,賺取互惠基金資產淨值的差價,攤薄長期持有人的權益。
基金的定價是所謂forwardpricing,即假設閣下用一百萬買互惠基金,即時不會知道買價,要在之後收到單據時,才知道買入了多少基金單位,而價錢就是基金的資產淨值。
假如收市後有好消息公布,理論上互惠基金內的投資組合,有個別股份會升值,從而令基金的資產淨值上升。假如對沖基金可以用互惠基金今天的價格、而不是用明天開市後投資組合已升值的價格來買入基金單位,買入的一刻已肯定賺錢,之後再贖回基金單位,從而將本來屬於長期持有人的盈利袋袋平安。
善用世界市場時差,是另一技巧。互惠基金的投資組合可以是世界性的,例如美國會有投資日本股票或其他海外市場的基金。假如日本股市收市後有好消息,在美國投資日股的互惠基金,價格仍未反映其投資組合應有的升值。利用這時差,對沖基金又可以上下其手。
注意!收市後用舊價買賣違法,但利用世界時差的漏洞則合法,只不過是有違操守。事實上,互惠基金會有額外收費,以防止有人即日買賣基金單位,減少利用時差套戥的機會。
投資者知道大鱷的手法後,可能會問:有沒有方法途徑可以預先洞悉那些基金被人上下其手?基金年報會不會是有用的工具?
思前想後,恐怕投資者是沒有甚麼方法能夠避過大鱷的襲擊。如果弱小的投資者有本事可以藉任何手頭上的蛛絲馬迹而洞悉先機,而監管機構還未採取行動,這個市場大概要執笠收檔。
況且,這次基金醜聞的手法是對沖基金透過買賣互惠基金,從而賺取差價,投資者可以看到的互惠基金年報,並沒有記錄持有人買賣的情況,就例如滙豐年報亦沒有記錄股東間的買賣。
曾經看過基金年報的投資者,都會同意內容是超級簡單。薄薄的一本年報,只顯示投資組合及其他基本的報表,對分析投資價值毫無幫助。香港最出名的基金,相信是上市的盈富基金(2800),投資者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看看有否新發現。
有人提議用互惠基金所付的託管費支出來計算一些比例,從而估計有沒有不尋常的情況。細想下作用應該不大。雖然部份託管人可能會兼管基金持有人記錄,假如互惠基金單位買賣太頻密,可能會導致託管費上升。但今次的行動並不涉及對個別基金鋪天蓋地的買賣,套戥的機會並非日日出現。單純看年報,難以拆穿大鱷的伎倆。
假如各方高人有辦法看穿大鱷的把戲,敬請賜教。如果另有活捉真鱷魚的方法,更加功德無量。
龔耀輝
均富會計師行高級經理
電郵﹕
(曾在此欄刊登之文章可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