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電單車熟能生巧

技巧電單車熟能生巧

技巧電單車在香港不普及的原因在於場地和裝備也較少。適逢「世界室內技巧電單車賽」下月在港舉行,一班發燒友,將多年玩車心得和大家分享。
圖:黃賢創 文:李勇明

不要以為駕駛電單車衝上高台或滑落樓梯是「特技人」的專長,但其實只要裝備完善及訓練有素,就算辦公室「OL」都可以玩得有板有眼。
文職工作的Stella和她的貨櫃車司機男友方國華(阿B),兩人玩了技巧電單車超過八年,他們高超技術原來很簡單,「膽大心細,熟能生巧」,二人異口同聲地說。體重不足一百磅的Stella,是香港技巧摩托車會兩名女會員其中之一,她的玩車經歷是由好奇心開始。

每次只需幾十元汽油錢
「好多人以為技巧電單車好危險,其實呢個係一種誤解,技巧電單車唔係鬥快,講求嘅係平衡同控制油門及波段嘅技術,所有動作都係自己決定,唔似賽車咁有其他對手撞埋嚟,我玩咗八年都冇試過嚴重意外。」依偎在阿B身旁的Stella說。
外表粗豪、與Stella成強烈對比的阿B用一見鍾情形容已玩了九年的技巧電單車,他說:「我嘅第一次係朋友介紹,一試難忘。唔夠一星期,我已經決定用幾萬蚊買晒成套裝備。其實玩技巧電單車都好經濟,我每次只係用幾十蚊汽油錢,就可以玩足成日。呢個價錢,出街打場桌球都唔止啦。」

向政府爭取興建場地
全賴Stella和阿B對技巧電單車情有獨鍾的支持者,香港技巧摩托車會得已成立,綽號「雞髀」的副會長鍾錦雄說:「推廣呢項運動遇到最大問題就係場地,所以希望借今次喺香港舉行嘅世界賽,向政府爭取興建場地。我哋呢個場地,都係朋友借出私人地方,各位會員落手落腳設計,大家先有得玩咋。」

綽號「雞髀」的副會長鍾錦雄,展示完整裝備。

尾轆黐住電纜圈,是否有點匪夷所思?

香港技巧摩托車會一班成員,自設計場地自得其樂。

頭轆落樓梯難度極高,未受過訓練人士不能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