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自小在灣仔舊區居住,近年區內展開一個又一個重建項目,既有私人,亦有市建局負責。請問不同的發展計劃,會否有協調?此外,雖然因為時代步伐的發展,舊區面貌無法永久保留,不過市建局在發展舊區之餘,可否同時保留區內原有特色?
市建局答:灣仔是香港一個饒富傳統特色的舊區。香港開埠初期的數任總督,亦在灣仔以租來的臨時居所辦公。由於商務頻仍,發展迅速,香港首次填海工程亦是在灣仔進行;由現時皇后大道東洪聖古廟一帶,填至現時莊士敦道的電車路。該項工程在一八八七年完成。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來港定居的廣東人,亦已經喜歡在灣仔一帶聚居。時至今日,灣仔舊區既保留了傳統的特色,亦有現代化的行業。
市建局現時在灣仔區共有四個進行中的發展項目,它們是利東街、莊士敦道、皇后大道東及灣仔道發展計劃;其中利東街項目,是市建局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計劃,總投資額達到三十五億八千萬元。
由於利東街項目位處灣仔舊城區樞紐地帶,因此我們現正舉行發展概念比賽,邀請合資格的專業規劃師和建築師,勾畫出具創意及實際可行的發展藍圖,透過利東街項目,將區內市建局其他進行中的項目,以及私人發展商推動的重建計劃,策略性地串連在一起。
比賽的面積範圍達兩公頃,以利東街項目的發展範圍為重心,旁及周邊地區,包括莊士敦道、廈門街、麥加力歌街、皇后大道東、春園街、三板街及交加街一帶,其中利東街本身將會發展為行人街,而三幢位於皇后大道東的廣州式戰前唐樓,將會加以保留。
參賽的作品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包括:重塑購物行人街的特色、訂定發展主題,使新項目成為當區的地標、考慮區內其他的項目發展,提出行人通道的改良方案等。
市建局正式展開位於深水埗、大角嘴及灣仔區的三項優先重建項目,為解答受影響居民疑問,市建局與《蘋果日報》合辦市建局信箱,受影響居民有任何疑問,可來函本報代轉,市建局會逐一解答。
地址:將軍澳工業邨西駿盈街八號
傳真:23702192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