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時下青少年遇到挫折往往輕言放棄,甚至輕生;但曾是一名壞女孩的中五生陶雪盈嘗過垂死邊緣的痛苦,反而令她明白父母才是最關心自己的人,自此決定不再與不良少年為伍,重新做人,結果搖身一變成為名列前茅的優異生。
香港青年協會昨日舉行「生命再起飛──生命教育座談會暨逆境故事教材套推廣」活動,邀請了多名教育工作者及社工分享輔導問題學生及逆境自強的心得。
十七歲的陶雪盈是今年青協黃寬洋青少年進修獎勵計劃的其中一名得獎者,初中時她曾是叛逆少女,吸煙、偷竊、屢犯校規、又經常離家出走。中三時,突然驗出脊骨上生了惡性腫瘤,多次接受化療及進行腫瘤切除手術,令她頭髮脫落,身體虛弱到連走動的氣力也沒有,於是,她開始反思生命的方向。
雪盈說:「住院一段時間後,啲朋友無再嚟探我,可能諗住我都唔出得去玩,唔使對我咁好,但係爸爸媽媽就由始至終陪住喺我身邊,我先知邊個對我最好。」在老師和家人的鼓勵下,雪盈努力戒除惡習,用功讀書,結果由原本全班考最尾的壞女孩,變成全班第一的優異生。
今年二十一歲的陳錫寧,六歲時父親因癌病去世,母親患上精神病;全靠母親任職園丁的一萬元月薪養活他和妹妹。升上中三開始,他要做暑期工賺錢幫補學費;預科時更要在凌晨到超級巿場兼職做理貨員。雖然預科成績未如理想,不能升讀大學,不過,錫寧並未放棄,計劃一邊工作,一邊修讀社工文憑,希望將來投身社工行列。
青協輔導服務社工陳琦表示,青少年遇上困難應多和別人傾訴,或尋求老師或社工協助,師長也應留意學生的舉動,及早找出有自殺傾向的學生,例如學生有自我傷害的舉動、出現情緒低落、或行為突變,便要多加輔導。青協又呼籲年輕人一旦出現輕生念頭時可參考十句自勉的說話(見表)協助自己面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