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屋署建議暫停接受置業資助貸款計劃的新申請,明年三月再檢討是否繼續推出新名額。政府早前已表明會逐步退出房地產市場,這個今年一月始推出的貸款計劃可能會步居屋後塵,畫上句號;另外,房署預計最快於○七年出售一萬多個居屋貨尾單位,而出售前房委會需為這些單位翻新及執漏,估計費用高達八千萬元。 記者:羅少玲
房委會今年一月推出一萬個置業資助貸款名額,現已接獲逾一萬二千個申請,房署向房委會轄下資助房屋委員會建議暫時停止接受新申請,以便先處理現時積壓的個案,並將該一萬個名額撥歸今個財政年度計算,委員會將於周三舉行會議討論有關建議。
房署指出,大部份獲批貸款的申請人並非利用貸款支付首期,而是用作支付樓價餘款,與貸款計劃原意大相逕庭,而現時不少發展商都會向買家提供按揭優惠及低利率,差不多有一成首期已可置業。
由於房署收到的申請已超額二千個,因此上月或以後遞交的申請書,已被當作候補申請,當一萬個名額用罄後,次序編號較後而未獲處理的申請書將被取消。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上月曾表明,政府正逐步退出房地產市場,貸款計劃不可以立即取消,但長遠而言則有檢討必要。
房委會委員王坤認為,房署未有為新一年度貸款名額提出建議,是為終止置業資助貸款計劃鋪路;而他亦贊成停止該計劃,因只停售居屋而不停批貸款,會有托市之嫌,政府應全力履行輪候冊三年上樓的承諾。
另外,房委會現時約有二萬五千多個空置居屋單位,房署官員早前承諾在○六年前,不會出售其中六千個位於已出售或入伙的居屋屋苑內單位,以及近五千個回購居屋單位。
房署估計,該一萬一千個單位於○七年出售前,房署要先為這些空置了一段日子的單位進行翻新及執漏,每個單位約需七千五百元。
房屋政策評議會總幹事葉肖萍直斥政府「將房委會啲錢揼出去托市」,寧願丟空居屋也不讓輪候公屋的市民或公屋富戶入住,現又要再花費公帑翻新這些單位,更是罪加一等;房委會時常「呻窮」,公屋要求減租,便以諸多藉口拒絕,卻將公帑用來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