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明日就是區議會選舉投票日,民主及親政府兩大陣營在最後階段的內部評估均顯示,一直在地區選舉凌駕民主黨的民建聯,多位出戰區選的立法會議員在支持度上無法大幅拋離民主派對手;而有反23條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同樣陷於苦戰,令到投票前局勢更加混亂。 記者:莫劍弦
民建聯今次派出多名立法會議員參選區議會,雖然該黨在23條立法、7.1大遊行等問題上明顯失分,但民建聯一直有信心可以用地區工作沖淡政治議題。
但在選舉最後階段,民主黨及民建聯的內部評估均發現,民建聯數名立法會議員在支持度上無法「放甩」對手,當中包括葉國謙、蔡素玉、劉江華及楊耀忠。以沙田區的劉江華為例,根據民主黨內部調查,在十月時民主黨挑戰者何淑萍支持度領先,到了十一月初,劉的支持度終超越何,但只高出六到七個百分點。民主黨人預計,若何淑萍的支持度不受近日抹黑新聞影響,劉江華要勝出會十分吃力。
至於被譽為今次區選的重頭戲,民建聯葉國謙在觀龍選區面對空降的前綫何秀蘭,外界原以為葉國謙可「坐定粒六」,但經一班反23條大律師為何秀蘭進行連串拉票活動,何爭取到區內不少中產及婦女支持,令形勢拉緊。葉國謙則否認選情告急,但坦言今次選舉,「係我咁多次選舉最花時間一次」。
至於備受醜聞困擾的民建聯蔡素玉,以及曾參選同區補選落敗的楊耀忠,雙雙否認自己選情告急。蔡素玉說支持度會否受影響,要到投票日才知,她會繼續拉票;楊耀忠指形勢「好難評論,當局者迷,但我好有信心」。
至於民主黨面對的形勢,據該黨的內部民調預測,四十八名參選「新丁」中,只有三成可望穩勝;四位參選區選的立法會議員中,以涂謹申形勢較吃緊,但他仍信心十足,因指該調查是較早前進行,不能反映現在情況。
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張炳良認為,民主黨及民建聯進行的民調也有「水份」,是否準確要視乎「水份」多寡,他估計民建聯整體表現不會太差,但若投票率高,部份立法會議員有可能遭民主派游離票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