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疑兇懷疑患上的「血小板減少症」(Thrombocytopenia)是由血癌、骨髓毛病或抗體引致,香港大學血液及腫瘤科講座教授梁憲孫指出,此症最危險之處是患者血液內血小板失去凝固血液功能,當體內器官出血時,血液無法凝固或喪失自行止血愈合能力,便可能導致流血不止,若是腦部出血情況持續,更可能引致患者中風,若未能及時醫治足以致命。
至於治療方法,梁教授表示須因應病因對症下藥,例如是因血癌引致的,便要先進行化療把血癌治好,若病症是由抗體引致,便需服食類固醇抑制體內抗體。但他補充,當患者服食類固醇藥物時,可能受到藥物影響,以致精神不振,脾氣變得暴躁。
血小板又稱血栓細胞,是輔助血液凝固的細胞碎片,當人體受到外傷或器官出血,傷口會大量流血,而血液內的血小板便會黏結成血小板栓子固體,堵塞傷口阻止流血,最後傷口便會止血結痂。
梁教授指出,血小板減少症患者可能因病症影響,導致血小板生產不足或消耗太快。患者除了外傷傷口流血不止,亦可能因皮下血管出血影響外觀,然而最危險的都是體內器官出血未能及時醫治而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