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現在很流行一個名詞,叫「抹黑」。
只要一覺得被人說了壞話,不管是以前做平機會主席的,還是正在競選區議員的,都會大大聲叫一句「抹黑」,顯得冤柱透頂,氣憤極了。
「抹黑」不是廣東話,對那些大吵大鬧的香港政客來說,是「外來語」,這些人本來腦子裏就缺常識少詞滙,所以一見到別人說「抹黑」,也就人人說「抹黑」,好像除此之外,再也沒有第二個名詞可用。由此也可見香港政客實在沒有甚麼創意,只會人云亦云,一人抹黑,人人抹黑。
其實「抹黑」也不盡是壞事。女人描眉,就是抹黑。把白頭髮染黑,也是抹黑。大陸有一隻染頭髮藥水,藥名就叫「一抹黑」。中國抗日戰爭打到尾聲,蘇聯紅軍佔領東北哈爾濱,那幫俄國佬色心特重,經常在大街上強擄中國大姑娘去姦污,因此搞得哈爾濱許多大姑娘都剃了光頭,還用煤灰把臉抹黑,這樣才敢上街。《射雕英雄傳》裏的黃蓉,最初也是把臉抹黑了扮成個小叫化子行走江湖。
自己抹自己黑,一是為了容貌,一是為了掩護,這種抹黑,是好事。只要自己天生麗質,或是抹了更好看,或是將一層掩護之黑抹去之後,露出本來面目,更能讓人驚為天人。
與此同理,天生麗質,乾乾淨淨,也不怕別人抹黑。反之,即使一塊「紅玉」,如果行為有虧,行徑「胡」來,就算別人不抹灰抹黑,自己也始終敏感心虛,稍有風吹草動,就懷疑全世界──往臉上抹黑灰了。
抹黑不可怕,只怕不抹也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