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不正確及缺乏運動<br>八成港人受腰背痛折磨

姿勢不正確及缺乏運動
八成港人受腰背痛折磨

【本報訊】不少港人都曾受過腰背痛的折磨,每朝睡醒起床時更可能痛得無法坐起來。專家表示,八成港人有腰背痛,主要成因是姿勢不正確及缺乏運動,導致腰椎過份勞損,此情況有年輕化趨勢,二、三十歲的患者多不勝數。專家警告,腰背痛惡化下去可蔓延至下半身劇痛,呼籲市民小心護理背部,尤其要注意坐姿。 記者:陳倩雯

脊骨神經科醫生賴宏新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由於人體上半身的重量,主要由腰背的脊椎承受,因此腰椎特別容易耗損。任何年齡的人士均有可能出現腰背痛問題,視乎患者腰椎的勞損程度。
他解釋,脊柱由多節脊椎組成,每節脊椎之間有一塊軟骨,稱為椎間盆,作為分隔每節脊椎的軟墊。當脊椎與椎間盆過度摩擦,椎間盆即會出現磨蝕情況,再摩擦時便造成痛楚。由於從事勞動工作的人士,如搬運工人等的脊椎活動較多,容易出現脊椎磨損的情況,實屬高危人士。同樣,經常進行劇烈運動,如籃球、網球及跑步等人士,會因脊椎活動量較多,以及運動的撞擊性令腰背脊椎所承受的壓力增加,引致脊椎較容易勞損。

缺運動增腰椎壓力
不過,缺乏運動亦會引起腰背痛。賴宏新稱,經常坐着不動的人,如司機及辦公室女郎﹙OL﹚等,其腰背部份的肌肉活動量較少,缺乏運動的肌肉會收緊,增加腰椎所承受的壓力,也會令脊椎容易勞損。
他指出,腰背痛情況出現初期,患者會感到腰背部份痠痛及繃緊,病情輕微者休息一至兩日後,痛楚即會紓緩。但部份患者的症狀長期出現,並逐漸感到腰背刺痛,「瞓醒都郁唔到,因為好痛,痛到用唔到力」。

磨蝕椎間盆不再生
賴宏新警告,磨蝕了的椎間盆不會再生,腰椎會不斷退化,嚴重者會因骨骼增生而導致骨刺,或出現椎間盆凸出的情形;部份患者的骨刺部份或椎間盆凸出的部份,更會壓着坐骨神經,令痛楚蔓延至小厴、小腿及腳趾。因此,他呼籲市民,如腰背痛楚持續數天都未有改善,應盡快求醫。
他又補充,針對腰背痛的一般治療方法,是先止痛,然後找出問題所在進行治療,如進行伸展運動或糾正脊椎位置等。預防方面則包括搬重物及坐下時注意正確的姿勢,以及進行適量的運動等,從而好好護理脊椎,減低出現腰背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