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一頭黃牛 - 陶傑

選擇一頭黃牛 - 陶傑

當特區的大學學位多得像珠江三角洲的黑色平治房車的時候,不讀大學,也許不失為一種尊貴的社會身份。
大學生永遠是精英,大學教育絕對不可以「普及化」,正如開平治汽車,在歐洲是一種Mood,在常平和布吉,當平治汽車的數量第一次超前於當地的黃牛,而且作用也與耕田差不多,就令人覺悟,在地球這一個暴發的小農社會的角落,又一個品牌淪陷了,不如索性不要開車,乘搭公共交通,氣質會更加高尚。

生在特區為甚麼一定要讀大學?當大學校長的各各中國籍的中年男人面貌和談吐都越來越相像,當所謂大學校園越來越多喧噪的修路和打樁工程,當在大學選系,挑法律或人類學來唸都沒有分別,畢業後一樣要在勞工處排隊時見面,大家相視而苦笑:那三年唸書的日子,他住過RicciHall,你走讀,你和他曾經爭過「同一條女」,但今天,原來大家的處境都一樣,當年的意氣之爭,原來是多麼無聊。
何況許多真本事,真的不是靠讀大學學回來的,像英國靚仔廚師占美奧利花,只在西敏治廚藝學校畢業;服裝女大亨嘉倫米蘭(KarenMillen),只唸到中學預科。
想在創意這一行發展,想當功夫片明星,于占元師傅已經逝世,不如到少林寺或武當山學藝。想在荷里活卡通片工業做一位美術設計師,不如去倫敦聖馬田美術學院,在一個真正的國際大都會生活,都不是甚麼大學,但總勝過窩在特區天天看電視新聞,把寶貴的青春浪費在該如何解讀李國章的言論與臉孔。
在巴黎、倫敦、紐約混跡三年,即使不讀大學,只要遠離唐人街,學到的智慧一定比在今天的特區讀大學三年為多。時代不一樣了,地產投資、金融服務、影視編劇、酒店管理、網絡電腦遊戲設計,所有「後大學世紀」的新行業,與大學教育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成熟正直的品格,冷靜,以及一點點領導才能。幾年之後,英美的大企業高級主管,沒有大學學歷的會佔多數。況且,維珍的大老闆布蘭遜,十六歲就離開學校,二十歲就創了業。
特區政府摧毀了大學這個神話,當人民幣通行特區,是棄坐平治的時候了,雖然你不一定敢養一頭老黃牛,因為特區有一位屬牛的勤勞的領袖,他既命苦,也很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