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重要考驗 - 李怡

李怡專欄:重要考驗 - 李怡

後天是四年一度的區議會投票日,也是七一大遊行之後第一次全港市民參與的直選活動。儘管選區劃分很小,區議會多只關注地區事務,對中央決策的影響力極為有限,故區選一般不受重視。但無論如何,這是七一以後市民第一次行使民主權利。對香港市民來說,這次區選有四點重要考驗:
第一、它考驗香港市民,尤其是參與或支持逾五十萬人大遊行的市民,是否滿足於七一用腳走出來的香港政治的改變,還是要進一步用手投票來表示香港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體制以保障我們的自由、法治與人權?又或者是,我們今後每一次有強烈不滿都非要上街表達才可以收效?
第二,它考驗香港市民,七一以後有沒有提升當家作主的精神。不管是一次對港府施政有影響的選舉,還只是對地方事務有影響的選舉,我們是否都應以最廣泛的參與,來宣示我們是一個有成熟的民主意識的社群,而不是等待着「循序漸進」去發展民主的社群?

第三,它考驗香港市民的記憶力,考驗我們還記不記得七一前後保皇政黨的種種惡形惡狀的表現,我們是否記得民建聯的政客說遊行被「誤導」,多少人去遊行都只是「數字遊戲」?我們是否記得曾鈺成說過,若今年十一月區議會選舉民建聯所得議席少於上一屆,他就辭職下台,它也考驗香港市民究竟更執着於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的價值觀,還是容易受短暫的個人利益或社區利益(如辦一些廉價旅行團、替市民解決一些小問題、施予小恩小惠之類)所誘,或善變的政客說要支持直選特首等言論所惑,而忘記了七一時的堅執。
第四,它也考驗香港市民的政治智慧。目前香港的政黨不夠成熟,缺乏魅力領袖固是事實,但香港政黨並非如台灣那樣,在選民面前的是兩堆爛蘋果任擇其一。香港有分明的保皇黨政團,有在議會中一直為民請命、對政府監督、批判不遺餘力的民主派。就以最近的平機會事件和巨星匯風波來說,在立法會上對閃爍其詞的官員和公職人員窮追猛打的,是哪些政團的議員,已十分明顯。我們可以對民主派議員有更多要求,但他們被董政權刻意邊緣化而仍然奮戰不休的精神,始終是筆者這類不願參政而只是一旁議政的人士所感敬佩的。香港真正具政治智慧的市民,應在這次區選中,用手上的選票鼓勵這些民主派政團,壯大他們的基層勢力,推動這些能代表廣大市民的民主理念的政團走向成熟。
香港市民能否通過這些考驗,端看後天的投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