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融管理局連番入市,令港元體系結餘高達115.26億元。該局昨日暫未再入市,而港滙仍企穩於7.758水平,未如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所期望般,回落至接近7.78水平。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日稱,港元強勢,相信「在外地有很多人開始看好香港的經濟,所以他們對港元的需求大了」,他也看不到港滙會脫鈎貶值,沽港元的盤也要追回平盤,所以造成港元強勢。
但港元息率被大量資金「浸至」零水平,有市場人士認為,除非該局實施罰息,即啟動負利率機制,才會迫使銀行買美電套息,降低結餘,不過,這會對社會造成很大震盪,銀行也可能將罰息轉嫁至客戶。
不過,身兼滙豐銀行總經理的銀行公會主席柯清輝表示,相信當局啟動負利率機制的可能性不大,若真的罰息,其影響也只會限於批發層面,即企業及金融機構客戶,而不會轉嫁至零售層面,因為實際上佔港元資產活動比重大的參與者,是公司大客而非個人散客。
對於有市場人士擔心,若實施負利率,將影響正常的資本流入活動,例如海外基金需港元認購本地新股,會因資金暫轉泊為港元而被罰息?柯氏認為,此情況不存在,因機構投資者認購新股,多是以美元資產抵押、以透支方式借入港元,故實際上是收票行承擔了巨額凍結的新股資金,而非基金或機構投資者,但他相信金管局對銀行囤積這些正常招股活動的多餘頭寸,會以合情合理方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