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北京報道】銀行公會訪京團行程昨日完成,主席柯清輝總結時表示,此行收穫最豐,是中央允許本港銀行試辦人民幣個人業務,雖然現在不宜討論人民幣滙率自由浮動問題,但本地銀行能率先參與,「在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過程中,都是行出了一小步」;至於打好基礎後何時再行出「一大步,相信仍要一段時間」。
柯清輝較早前指出,與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會晤時,曾查詢日後人行支付清算行人民幣頭寸的息率,回應是「目前人行給予內地銀行存放準備金的息率為1.89厘」,但沒有具體演繹此水平是否日後清算行所獲取的人民幣息率參考基準。
柯清輝表示,若清算行真的能獲取接近1.89厘息率,利潤應該不俗;惟他指出,存款準備金息率,未必等同商業銀行將過剩頭寸存放人行的息率,但作為人民幣清算行,亦不宜賺取太多。
人行的新聞公布指出,人民幣銀行卡業務,將由清算行和內地銀行卡聯合組織(中國銀聯),辦理購滙及對特約商戶清算港元應收帳事宜。據柯氏了解,銀聯計劃在港成立註冊公司,並已派人到港洽談,相信是方便其統籌在港人民幣卡業務的發展。他估計,銀行界亦會於稍後跟銀聯舉行會議,預期人民幣卡在港消費,最快可於明年1月中推出。
率領訪京團的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亦在總結時表示,是次訪問成果豐碩,特別在個人人民幣業務上簽訂了備忘錄,是很好的開始,該局會努力打好基礎,令業務順利發展,若將來有「第二步、第三步發展時可搞得更好」。
另外,訪京團昨早會晤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柯清輝指出,劉氏非常鼓勵外資銀行在內地開業或投資當地銀行,「外資行在中國未來的發展機會,比我想像的還多」。
他又引述劉明康的意見指出,外資行參股內地銀行是「雙贏」方案,因為內地銀行已有盈利,外資銀行策略性入股可即時分享盈利,內地銀行亦可透過外資行在資訊科技及管理上的優勢,吸取經驗。
對於外資行參股上限,是否放寬至25%或以上?柯清輝說當局的大方向是一步步放鬆,但何時決定及會否有公布,則由銀監會拍板,他個人相信不久後或會有進一步公布。
雙方會面時,亦談及外資銀行在內地申辦外幣信用卡事宜,目前主要的外資銀行如滙豐、渣打、東亞(023)及花旗銀行等,已「遞紙」申請,柯清輝引述劉明康的答覆表示,程序上銀監會並無問題,亦十分支持有關發展,但因牽涉支付風險的問題,故需要不同部門的審批,但他已承諾會跟進。